生物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Cultur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Ganoderma neo-japonicum and G. zonatu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4-06-??) 謝富貴; 葉增勇
    新日本靈芝(Ganoderma neo-japonicum)分佈於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寄主為闊葉樹及竹類等,環紋靈芝(G. zonatum)產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喬治亞洲,其寄主侷限於棕櫚科類(plams)之樹木。本研究以台灣產新日本靈芝及美國環紋靈芝純培養菌絲體為材料,探討兩種靈芝的生菌絲(generative hyphae)均具有扣子體 (clamp connection)及腫大細胞(swelling cell),皆能分泌細胞外氧化酵素,包括漆氧化酵素(laccase)及過氧化酵素(peroxidase)。缺乏酪胺酸酵素(tyrosinase),能利用木材之木質素(lignin)、亞纖維素(hemicellulose)與纖維素(cellulose),屬於木材白腐菌(white rotting fungus)。 上述供試之兩個菌株,新日本靈芝在麥芽抽出物培養基(MEA)及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PDA)的最適生長溫度範圍皆為24~28℃,而環紋靈芝在MEA及PDA培養基的最適生長溫度範圍為32℃,兩者在溫度16℃、36℃時,生長速率皆明顯較差。新日本靈芝菌絲體適宜生長的酸鹼度範圍在Ph 2.4~6.1;而環紋靈芝在Ph4.6時生長狀況最佳。新日本靈芝對葡萄糖濃度的基本需求約40 g/L,但濃度超過 80g/L時,其菌絲乾重並不隨供給的碳源增加;環紋靈芝在葡萄糖濃度40~80g/L生長最佳。兩者的菌絲體以澱粉培養的生長表現優於以葡萄糖或蔗糖。新日本靈芝對無機氮源濃度的濃度需求不高,低無機氮源濃度(0.02N)時生長狀況較佳,對有機氮源的濃度需求為0.04~0.08N,有機氮源濃度超過0.4N時,則抑制菌絲生長。環紋靈芝在低無機氮源濃度(0.04N)時生長最佳,無機氮源濃度超過0.08N時,對菌絲的生長趨勢則漸漸下降,而對有機氮源反應則為濃度增加,生長趨勢漸佳。
  • Item
    利用DNA定序法探討南方靈芝兩群雜交不孕性的遺傳變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張君玉; 葉增勇; 李桂楨
  • Item
    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e (Fr.) Pat. 種內純培養菌絲體之生長特性及生理性狀之測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06-??) 江怡嫺; 童武夫; 葉增勇
    本報告以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e )種內具遺傳變異之三個代表菌株:TAI-12、TAI-08 和FL-01為研究對象,探討純培養菌絲體生長特性和生理性狀之異同。結果顯示三個菌株之純培養菌絲體均呈白色或淺色,生殖茵絲(generative hyphae )具有扣子體(clamp connection),且有特化的角質化細胞(cuticular cell)。在細胞外氧化酵素(extracellular oxidase)的測試中,均含有漆氧化酵素(laccase)及過氧化酵素(peroxidase),但缺少酪胺酸酵素(tyrosinase),屬於木材白色腐朽茵(white rotting fungus )。 純培養茵絲體的生理性狀測試結果,三個供試菌株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PDA)之最適生長溫度均為28℃;在麥芽抽出物培養基(MEA)之最適生長溫度,則具明顯差異。最適生長之酸鹼度均偏酸性,但最適生長酸鹼度則有差異。最適生長的葡萄糖濃度介於80~120g/L範圍之間。無機氮氮源(NH4N03)濃度的測試結果,TAI-08、TAI-12在0.02N,而FL-01在0.04N時生長最佳。有機氮氮源(L-Asparagine )之生理測試,其生長趨勢隨著濃度增加而漸佳。由實驗結果發現三個具有遺傳變異的供試菌株(在分類地位上雖屬於同一物種),顯然在純培養茵絲體生長特性或生理性狀上已至現出差異性。
  • Item
    利用PCR與RFLP技術分析臺灣產南方靈芝兩雜交不孕性群之遺傳變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5-12-??) 葉增勇; 張君玉; 李桂楨
  • Item
    台灣產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e)交配系統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0-11-??) 葉增勇; 陳瑞青
  • Item
    Notes on a Dictyostelid Cellular Slime Mold New to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1-??-??) 范揚錦; 葉增勇
  • Item
    臺北市陽明山地區六種網柱細胞黏菌之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06-??) 林詩蓓; 葉增勇; Shieh-Pei Lin, Zeng-Yung Yeh
    自臺北市陽明山地區採取闊葉樹林、竹林及草生地等各類型植被下具有腐植質之表層土壤,分離出細胞黏菌純培養一株,並經鑑定後共得一科二屬六種,分別為紫色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pupureum Olive)布列菲氏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brefeldianum Hagiwara)、巨大頭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macrocephalum Hagiwara, Yeh et Chien)、透明輪生細胞黏菌(Polysphondylium pallidum Olive)紫色輪生細胞黏菌(Polysphondylium violaceum Brefeld)和偽純白色輪生細胞黏菌(Polysphondylium pseudo-candidum Hagiwara)。其中偽純白色輪生細胞黏菌為臺灣新紀錄種。又以透明輪生細胞黏菌出現的頻率最高,是本地區廣泛分佈的種類。
  • Item
    Cellular Slime Molds in Tw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83-08-??) 葉增勇; 簡秋源; Zeng-Yung Yeh, Chiu-Yuan Ch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