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青少年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研究
    (2005) 蔡秉兼; Tsai, Ping-chien
    摘 要 本研究是針對高關懷青少年物質濫用的預防教育,並設計以電腦多媒體為輔助教學的教材,進一步探討教學介入後,對高關懷青少年成癮物質知識、成癮物質態度、拒絕物質濫用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拒絕同儕技巧的影響及對此教學課程的評價。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後測設計」,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之高關懷學生為對象,學生人數共16人(實驗組8人,對照組8人)。研究工具分為兩種,包括:1.前、後測評量問卷2.過程評量表。實驗組接受二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計畫」,對照組則不接受任何教學介入課程。研究者在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問卷前測,後測則於教學介入後一週內進行。所得資料以魏氏曼惠特尼檢定和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進行分析。 本研究所得重要統計結果如下: 一、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知識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自我效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二、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態度、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行為意向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技巧方面未達統計顯著差異。 三、 有七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對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表示喜歡。就成效上而言,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引發學習興趣,並且會將拒絕成癮物質技巧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七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此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他們有幫助,另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容、設計、動畫及圖片使他們更了解成癮物質的正確訊息。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進行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課程時,可著重MDMA、K他命等常見的俱樂部濫用藥物,搭配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並請電腦美工相關的專業人員,研發教學媒體,以引發高關懷學生的學習動機,對物質濫用預防工作的推行將更具有成效。 關鍵詞:物質濫用、藥物濫用、高關懷、青少年、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預防
  • Item
    高關懷青少年家長親職教育介入研究—以物質濫用預防為焦點
    (2005) 蕭佩珍; Pei-Chen Shiao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發展一套適用於家長「青少年物質濫用親職預防課程」,並探討「物質濫用預防課程」的實施對家長在物質濫用知識、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影響成效,和對於課程的整體滿意度。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於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一、二年及高關懷學生家長共8位為實驗組,並選取另外高關懷學生家長8位為本研究對照組。實驗組提供兩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不提供任何介入。「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介入前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皆實施前後測。研究資料以SPSS視窗版10.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資料分析,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等加以分析,推論性統計以費雪精確機率檢定、魏氏符號等級檢定、魏氏曼惠特尼檢定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1.前測調查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中多數不使用成癮物質(吸菸、飲酒、嚼檳榔、成癮藥物),曾有吸菸經驗者目前吸菸狀況為:天天吸菸者有2位(25.0%)。曾有飲酒經驗者目前飲酒狀況為:天天飲酒者有1位(12.5%)。曾有嚼檳榔經驗者目前嚼檳榔狀況為:過去一年內有嚼但三十天內未嚼過檳榔1位(12.5%)。曾有使用成癮藥物經驗者實驗組當中有1位(12.5%),使用的種類為強力膠(12.5%)、安非他命(12.5%)。 2.本研究結果接受研究假設一及研究假設二、拒絕研究假設三,實驗組在物質濫用知識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與對照組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表示物質濫用之事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在數據直接比較上,實驗組在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雖未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在得分比較上實驗組較對照組佳。由於實驗組均接受物質預防親職教育課程,因此可推論該課程仍是有效果。 3.接受物質濫用預防親職課程介入的受試者表示,對於課程活動「猜猜我是誰」、「大家來找碴」、「談心高手」都表示非常喜歡佔多數。此三個教學活動都是透過講述與活動穿插,提供家長物質濫用預防實用的資訊,並與實際生活結合還請家長實際演練,跳脫單純以講述法為主的教學方式,較能引起家長注意及興趣。課程對家長的幫助程度方面,受試者表示「猜猜我是誰」及「大家來找碴」兩項活動非常有幫助。 四、研究結論:本研究成果可提供規劃家長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之參考。未來研究者可在本研究基礎下,更進一歨進行追蹤研究、多元化評量方式進行實驗,以探討課程延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