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護理人員預防職業健康危害之網頁教育介入研究(2006) 李嘉容; Chia- Jung Li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針對護理人員發展一套有效的預防職業健康危害之網頁教育介入計畫,並進一步探討此教育介入計畫對護理人員職業健康危害之覺知、認知、態度、自我效能等健康信念、社會支持、採取預防職業危害行為的影響及其對介入計畫的評價。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立意取樣台北市兩間醫院全體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一個半月的『網際網路預防職業健康危害教育介入計畫』,對照組則不接受。研究工具包括1.媒體測試問卷2.網頁教育介入3.前後測成效問卷4.媒體過程評量問卷。最後有效人數為320人(實驗組共150人,對照組共170人)。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共變數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實驗組護理人員在預防職業健康危害「覺知」、「認知」、「對助力因素之評價」、「自我效能」以及「社會支持」都明顯的優於對照組護理人員。 2.網際網路預防職業健康危害教育介入計畫未能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在預防職業健康危害之「態度」、「對阻力因素的評價」及「行為」的得分,介入效果不明顯。 3.實驗組對此介入計劃的評價部分,有20.9%的研究對象表示喜歡這個網站,有75.0%表示中立意見,僅有2.1%表示不喜歡這個網站;且有超過四成的護理人員同意推薦其他人瀏覽此網站。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發展網路預防職業危害教育時,應結合衛生教育專業人員、護理教育專家、臨床護理人員及電腦工程、動畫、視覺設計等相關專業人員,同時根據健康信念模式、行為改變階段理論、溝通說服模式來進行訊息轉換及發展,透過此互動的教育方式,並連結醫院相關資源(如護理部門、勞安部門)建立支持性的環境,將可使其介入成效更明顯。Item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2009) 廖全涼; Cyuan-Liang Liao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與情緒管理之相關性。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於民國98年5月,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臺北縣某國中七年級到九年級作為研究對象,共有395位同學參與,回收385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之後,茲將本研究所得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中學生中將近99%曾經有使用過網路,網路使用的年齡層有逐漸往下降 的趨勢。 二、國中學生情緒管理得分中上,情緒的表達最需加強。 三、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網路使用地點、電腦擺設地點、每次使用網 路平均時間不同之國中學生,對網路使用具有顯著差異。 四、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電腦擺設地點不同之國中學生,對情緒管理具有顯 著差異。 五、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越高,相對的其情緒管理傾向越高。 六、情緒管理對網路使用具有顯著的預測力。Item 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對子女使用網路管教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2017) 黃偉銓; Huang, Wei-Quan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對其子女網路使用管教之現況與相關因素。本研究抽樣新北市13所國民小學進行施測,完成有效問卷1,377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 家長對子女上網管教行為傾向經常執行「視力保健管教」;家長傾向有時執行「主動管教」與「監控性管教」。「限制性管教」中家長多不允許子女付費購買應用程式(App)(84%),在網路上提供個人訊息(56%),分享位置訊息(43%)。 二、 家長為女性、與孩子相處好、平板電腦使用時間越多、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主動管教。 三、 家長為女性、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監控性管教。 四、 家長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婚姻狀況為共同生活、智慧型手機平均使用時間越少、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低、風險感知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限制性管教。 五、 家長為女性、與孩子相處好、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技能越高、風險感知越高、管教行為效能越高者,越會採取視力保健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