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北部某校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教材之使用及衝擊成效評價(2023) 姚正容; Yao, Cheng-Jung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無藥物濫用經驗之大學生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運用反毒機器人教材探討大學生在藥物濫用的介入提升學生對於藥物濫用基本識能及拒絕技能成效與大學生對科技產品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本研究共招募大學一至四年級14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14位學生,實驗組學生接受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介入時間為5節課,共計250分鐘,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講座式的教學課程,介入時間為1節課,共計50分鐘,二組學生在介入課程前進行前測問卷,於課程教材介入後給予後測問卷。統計方法使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3.0 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配對 t 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及一般多元迴歸分析檢定介入前後之變化成效。研究顯示以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藥物濫用教學之學生在基本識能有顯著進步,並且大學生對於使用反毒機器人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使用評價皆顯著。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的使用經驗及涉入程度均獲得較高的回饋,尤其是對於已曾經使用過教育機器人的大學生來說,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前後測也有顯著。結果顯示本研究工具反毒機器人教材可應用於實際情形,未來可將此工具擴及不僅是大學生的使用,建議可融入校園藥物濫用教學提升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Item 吸菸糖尿病人戒菸意圖相關因素之研究(2015) 葉朱實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為研究架構,目的在了解吸菸糖尿病人的戒菸行為意圖。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醫學中心有吸菸的糖尿病人,以橫貫式調查進行研究,樣本數共120份。研究結果如下:1.個人背景因素,男生109人、女生11人,平均54.5歲,糖尿病病史平均7.1年,有合併症者佔25%。 2.本研究對象未來2個月內可能或一定會戒菸者佔33.3%,沒有意圖及不確定者佔66.7%。3. 研究對象的態度和行為意圖的相關最高,知覺行為控制是其次,主觀規範最弱,三者與行為意圖有顯著水準,都呈現正相關。4.研究對象的戒菸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乘積和,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乘積和有顯著水準,皆達正相關。5.複迴歸分析,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讓整體解釋力達R²=65%,顯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對戒菸行為意圖的預測力強。 綜合而言,吸菸的行為是複雜的,只有1/3的病人會戒菸,建議醫療人員給與不想戒菸的病人不管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應放入更多有效衛教策略,甚至法規更強力介入,病人的行為才有可能改變。Item 私立托兒所、幼稚園執行腸病毒通報行為意向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及苗栗縣為例(2009) 林國甯; Kuo-Ning Lin摘 要 本研究旨在運用Ajzen(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架構,來預測及解釋某縣私立幼托機構負責人、管理人、老師及教保人員執行腸病毒通報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本研究採立意抽樣私立幼托機構人員847人,有效樣本共501份。本研究使用兩種研究工具,一採用開放式引導問卷,再依據開放式引導問卷填答結果編制成結構式問卷。收集的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MANOVA(Hotelling’s T2)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有執行腸病毒通報之意向者占整體86.2%。 二、本研究對象執行腸病毒通報的態度、主觀規範對意向的解釋力為 25.3%,加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後,顯著地增加執行腸病毒通報意向 9.2%的變異量,總解釋力提升為34.5%。 三、研究對象執行腸病毒通報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達中 正相關(r=.610);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達高度 正相關(r=.818);而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發生強度的交乘積和 相關性稍低(r=.375)。 四、研究對象執行腸病毒通報之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 機、及發生強度等各子信念,與意向呈顯著相關。 五、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相關單位執行腸病毒防治宣導及政策參考。 關鍵字:私立幼稚園及托兒所、腸病毒通報、計畫行為理論Item 台灣婦女產後回復吸菸行為影響因素與戒菸專線諮詢效果之探討(2016) 林陳立; Lin, Chen-Li戒菸對婦女本身和嬰兒的健康都有助益,但國外系統性的研究指出,七成以上在懷孕期戒菸的婦女,會在生產後回復吸菸,其原因很廣泛,並且少有介入計畫被證明有防止效果,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介入研究。本論文乃評估戒菸專線模式,對於預防產後婦女回復吸菸的成效,並且以所蒐集的資料探討其相關的影響因素。 本論文乃前瞻性之世代研究並採用真實驗設計,於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有72位符合條件產婦自願加入研究,並以呼氣一氧化碳濃度測量確認其戒菸狀態,對照組僅接受一般衛教指導者,而實驗組則再接受了戒菸專線的電話諮商,評量工具為自行建構之問卷、尼古丁成癮量表及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在產後一周內先接受前測,產後兩個月再進行後測,我們共有23位產婦完成戒菸專線介入,68位完成產後六個月的電話追蹤及採用卡方、t檢定及羅吉斯回歸來分析資料。 結果顯示回復吸菸率在產後三個月時為36.8%,並且有較低回復吸菸機率的因素包括只有一個小孩(機率比[OR] = 0.01,95%信賴區間CI= <0.01-0.42,p = 0.016)、過去有戒菸經驗(OR = 0.03,95% CI = <0.01-0.57,p= 0.019)及產後知覺行為控制較好(OR = 0.99,95% CI = 0.98-1.00,p = 0.021)。產後六個月時的回復吸菸率為42.6%,並且有較低回復吸菸機率的因素包括只有一個小孩(OR = 0.04,95% CI =<0.01-0.54,p = 0.015)、過去有戒菸經驗(OR = 0.09,95% CI = 0.01-0.84,p = 0.035) 及產後知覺行為控制較好 (OR = 0.99,95% CI = 0.98-1.00,p = 0.025),另外菸齡長則較易回復(OR = 1.29,95% CI = 1.04-1.58,p = 0.018),其他因素則未達到顯著差異。戒菸專線對回復吸菸率、態度、主觀規範和產後憂鬱程度等並無顯著的改變,但對知覺行為控制有正面的影響(p=0.032)。 本論文的結論是影響婦女在產後回復吸菸的因素中,以過去的戒菸經驗、胎次和知覺行為控制較為顯著,戒菸專線雖然能提高產婦的行為控制程度,但仍不足以影響其行為,建議未來可以在孕期納入回復吸菸的風險評估機制,並強化行為控制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