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對女子競技體操選手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及運動表現之影響(2019) 麥劉湘涵; Mai LIU Hsiang-Han問題背景:競技體操是力量藝術結合的運動項目,隨特性不同,項目亦發展出不同特色。而女子展現特點項目為平衡木,是一平衡要求較高項目。不穩定表面訓練能有效提升神經肌肉與骨骼肌控制能力,是能提升人體感知之運動方式。目的:以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後,對於女子競技體操選手靜、動態平衡能力及運動表現之影響。方法:受試對象為十名運動年齡滿五年以上之女子競技體操選手,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各五名,實驗組每週進行三次,比較二週、四週及六週之間的靜態及動態平衡能力與運動表現之差異,每次十分鐘的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統計方法輸入SPSS 23.0,以混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結果:靜態平衡能力閉眼單足左腳站立實驗組於第二、四及六週達顯著差異,並於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閉眼單足右腳站立實驗組於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動態平衡能力Y字平衡左腳站立實驗組於第二、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並於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Y字平衡右腳站立實驗組於第六週達顯住差異,並在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運動表現平衡木跑走實驗組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控制組於第六週達顯著,兩組於第二、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結論:透過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課表,靜、動態平衡能力需運用兩週以上訓練時間方能提升,然而要增加運動表現能力則須採用四週以上訓練時間。Item 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對於男子競技體操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2019) 柯耀雲; Ko, Yao-Yun不穩定的表面訓練與核心訓練兩者同樣以刺激神經肌肉、肌腱與骨骼肌肉,並保護關節維持穩定為主要效益,對於平衡能力、力量及運動表現之影響皆有相似之處。由項目特殊性,體操選手對於平衡能力及爆發力的需求更高,而核心肌群為人體維持平衡最重要之肌群,於上肢與下肢皆須依賴核心進行動作穩定及動力鍊傳導,因此是否能透過核心訓練來改善競技體操選手之運動表現值得我們探討。目的:探討利用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是否具有改善競技體操選手運動表現之效益。方法:將9位競技體操選手,隨機分為抗力球組 (不穩定表面N=4) 及控制組 (穩定表面N=5),進行六週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並測量平衡能力、倒立及後空翻之運動表現,以無母數統計法進行比較分析及進步率計算,並利用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觀察三者間相關性。結果:受試者六週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後,抗力球組經相依樣本分析,開眼穩定平衡能力達顯著差異 (p< .05),事後比較立即訓練顯著優於前測,六週訓練顯著優於前測與四週階段;進步率於六週與四週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上肢穩定性達顯著差異 (p < .05),事後比較六週訓練皆顯著優於前測、立即與四週階段;進步率於六週與立即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後空翻下肢爆發力抗力球組與控制組獨立樣本未達顯著 (p > .05),進步率兩組於立即階段比較後達顯著退步 (p < .05);相依樣本未達顯著 (p ≧ .05),四週與立即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閉眼不穩定平衡能力與上肢穩定性達顯著中度正相關;上肢穩定性與後空翻下肢爆發力達顯著高度正相關。結論: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介入後開眼穩定平衡能力與上肢穩定性於六週時效果最佳,而核心能力的提升未顯著改善下肢後空翻爆發力。Item 體操平衡訓練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之探討(2014) 吳憶琳; WU, YI-LIN目的:旨在探討體操平衡訓練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之影響。方法:由20 名大專一般女生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介入維持六週,每週三次的平衡增能課表訓練,控制組則不介入訓練。在訓練前、後分別進行開眼及閉眼單足站立、垂直蹲跳、原地垂直跳轉180°及高台落地等測驗,並以相依樣本t 考驗與獨立樣本t 考驗分別進行考驗比較 (α=.05)。結果:進行為期六週的體操平衡訓練後,實驗組一般女生檢測項目統計結果全部達到顯著性的差異;而控制組經實驗後檢測,僅部份達顯著差異,其餘則未達顯著性差異。結論:研究結果中了解到,平衡能力對下肢穩定性的表現有某程度的影響。利用為期六週,每週三次的體操平衡訓練介入,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動作表現達顯著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