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198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吉他單顆效果器對音樂創作的影響-聲音運用與自我作品分析(2023) 李演豪; Lee, Yen-Hao本文以實作者角度,從社會、人文和錄音技術切入吉他單顆效果器,分析其對音樂創作的影響。筆者從自身創作上介紹效果器運用方法,章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本文架構與研究方法、研究動機和目的、和研究問題,俾使讀者能清楚理解撰寫這篇報告的想法。第二章文獻探討,是在論述效果器萌芽、專有名詞解釋和發展特色,隨著時代、科技的推進,效果器轉變成不同形式和樣貌,繼續為創作者服務。第三章討論關於效果器聲音運用契機和想法,開啟創作時使用效果器的時機。介紹當代融合樂,以近二十年討論度較高的吉他手們作品,分析他們如何運用效果器於歌曲。第四章討論筆者自身創作,內容包括寫歌的動機、和弦結構、音階和曲式安排,並從字尾部份運用韻腳,選擇歌詞用音。第五章結語:研究限制和貢獻,展望創作和建議。Item 流行音樂創作脈絡分析之探討—以《回身 · 迴聲》專輯為例(2022) 陳天行; Chen, Tien-Hsing音樂相關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幅度的改變了流行音樂創作與製作的方式,各類音樂製作軟體,對於音樂中的元素,如節奏、音色、風格,以及編曲與錄音工程等等,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而AI創作的興起,更是將流行音樂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過去,製作出一個音樂產品所需要經歷的龐大工程,現在很可能在自家的工作室就可以完成。但即便如此,流行音樂創作元素中的旋律、歌詞、節奏等原創精神的存在必要性是不能改變的。本研究從一位資深樂手的角度,以八零、九零年代為出發點,分析探討流行音樂的創作脈絡,進而實作的過程。研究中亦專訪了幾位台灣流行音樂的資深創作人、製作人與民歌手,分享他們的音樂故事,以及經典流行音樂的創作經驗與錄製過程,並以「保留傳統創作思維,結合科技應用路徑」為方向,進而實作的音樂專輯。因此將本專輯的名稱定為《回身.迴聲》,同時具有回溯過往與展望未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