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4
Browse
Item 成對繪畫與對比:弗朗索瓦・布歇和讓・巴蒂斯特・瑪麗・皮埃爾《工作室裡的藝術家》(2023) 林欣頤; Lin, Hsin-Yi「成對繪畫」(pendant paintings)一詞代表了兩幅繪畫作品之間的聯繫,它們可以相似、相異,亦或以預言形式彼此對話。在十八世紀的法國,鑑賞家們經常委託畫家為他們製作「成對繪畫」,並以觀察兩幅作品之間的聯繫為樂。這種「比較」的觀看方式,要求觀者具有一定的鑑賞與審美標準,才能發現藏在其中的差異。贊助人Jean-Baptiste Lemoyne(1704-1778)曾委託畫家Jean-Baptiste Marie Pierre(1714-1789)繪製〈工作室裡的雕塑家〉(A Sculptor in His Studio),以和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先前繪製的〈風景畫家〉(The Landscape Painter)進行對話。從主題與作品表現上可以發現,Lemoyne的委託並非單純鑑賞,而是使兩幅作品產生藝術上的對比(paragone)——自文藝復興起關於繪畫與雕塑的藝術形式之爭。本文探討Pierre創作之〈工作室裡的雕塑家〉如何與Boucher的〈風景畫家〉形成「成對繪畫」。以十八世紀歷史、審美和文化角度出發,本文檢視藝術家與其工作室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當代關於繪畫與雕塑的美學辯證。鑑於「成對繪畫」之類型相當廣泛,目前尚無詳盡的文獻能夠說明其形成的規則和方法;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創作中的藝術家」(Artist in Creation)類型之「成對繪畫」。透過分析Pierre、Boucher以及Jean-Baptiste Siméon Chardin(1699-1779)創作之「成對繪畫」案例分析,將有助於理解此類型「成對繪畫」之間的呼應與對比(paragone)。最終,通過對此類型「成對繪畫」之深入分析,本論文旨在建立一套系統化的閱讀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成對繪畫」間創造之動態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