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0
Browse
4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韓國傳統與近現代的儒家倫常與宗教對話(2012-12-31) 張崑將Item 武士精神的近代轉化與日本精神的建構(2014-07-31) 張崑將Item 儒家倫常在東亞:詮釋、衝突與融合(2012-03-31) 張崑將Item 日本女武士道的轉型:歷史與現代(2012-07-31) 張崑將本研究計畫擬考察日本歷史上武士之妻女形象的文化內涵、型態與轉變,名之為 「女武士道」,特指「出身在武士家庭之妻女,發揮出女性的武德倫理或武士之 模範精神。」他們或以軍事武勇成就自己勇悍的形象,或以犧牲自己性命的殉節 方式成就兒子或丈夫的武業或守護武門家風不可辱的形象。以上是屬於剛強堅貞 的一面,但另一面作為武士之妻女復有柔性的一面,特需學習諸多才藝以為家庭 社交之娛樂,調和家庭氣氛,故自小需歷經嚴格的教養,學習如何成為妻子與母 親的典範。本研究計畫除了探究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女武士道的典範代表與類型內 涵,亦擬窺探明治維新以後雖無武士階級,但透過戲劇、小說乃至國家政治宣傳 等各層面,建構出各種「女武士道」的多元形象與轉變。故本研究擬以兩年為期, 第一年歸納女武士道的形象類型並分析其特殊精神內涵,第二年則扣緊近現代影 視或戲劇小說傳播中的女武士道之多元形象與轉變,窺探其被「物語化」(故事 化)的過程與時代意義。無論是歷史的或是透過戲劇小說及政治宣傳,都不免涉 及到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建構意圖,本研究將從縱向的歷史脈絡與橫向的文化連結 之交互詮釋與辯證關係,深探「女武士道」在日本社會文化的特殊內涵與轉變意 義。Item 明儒的人觀與我觀:王陽明與陽明學派(2011-07-31) 張崑將Item 明治維新後至戰前基督教徒的武士道倫理觀(2011-07-31) 張崑將Item 從前近代到近代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之比較(2013-07-31) 張崑將本研究名為「 名為「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從前近代到日韓儒耶之會通與諍辯比較 」, 係從出版專 書的研究架構而擬定計畫, 書的研究架構而擬定計畫, 採取 跨區域研究之日本與韓國的比較視野 跨區域研究之日本與韓國的比較視野 ,探索從 「前近代」( 「前近代」( 「前近代」( 「前近代」( 「前近代」( 「前近代」( preprepre-modern modernmodern modern)到「近代」( )到「近代」( )到「近代」( )到「近代」( )到「近代」( )到「近代」( )到「近代」( modernmodernmodernmodern modern)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日韓兩國家的 儒者對基督教態度從「排斥階段」 到磨合態度從「排斥階段」 到磨合態度從「排斥階段」 到磨合態度從「排斥階段」 到磨合所呈現的「會通」與諍辯各種多元解 所呈現的「會通」與諍辯各種多元解 所呈現的「會通」與諍辯各種多元解 所呈現的「會通」與諍辯各種多元解 所呈現的「會通」與諍辯各種多元解 釋之特色與現象,並藉由兩國儒耶的會通諍辯比較尋求在東亞區域內自成 釋之特色與現象,並藉由兩國儒耶的會通諍辯比較尋求在東亞區域內自成 釋之特色與現象,並藉由兩國儒耶的會通諍辯比較尋求在東亞區域內自成 釋之特色與現象,並藉由兩國儒耶的會通諍辯比較尋求在東亞區域內自成 釋之特色與現象,並藉由兩國儒耶的會通諍辯比較尋求在東亞區域內自成 宗教對話的基礎模式與理論。 本研究計畫在以上的動機與原則下, 擬四年為期本研究計畫在以上的動機與原則下, 擬四年為期本研究計畫在以上的動機與原則下, 擬四年為期本研究計畫在以上的動機與原則下, 擬四年為期本研究計畫在以上的動機與原則下, 擬四年為期區分兩個 階段 ,每階段 ,每階段 各以兩年為期 :第一階段將探索「前近代」 :第一階段將探索「前近代」 :第一階段將探索「前近代」 時期西方勢力初抵達東亞國家,中 時期西方勢力初抵達東亞國家,中 時期西方勢力初抵達東亞國家,中 華帝國所形成的東亞秩序尚未崩潰時期,探索 華帝國所形成的東亞秩序尚未崩潰時期,探索 華帝國所形成的東亞秩序尚未崩潰時期,探索 華帝國所形成的東亞秩序尚未崩潰時期,探索 日本德川 時代 與韓國朝鮮 時代 的 儒者 有關基督教的接受與諍辯之 比較 研究 。 本研究的第二階段,則扣 本研究的第二階段,則扣 本研究的第二階段,則扣 本研究的第二階段,則扣 緊兩國「近代」的儒耶對話通與諍辯之比較研究。 緊兩國「近代」的儒耶對話通與諍辯之比較研究。 緊兩國「近代」的儒耶對話通與諍辯之比較研究。 此期 因儒學式微,基督新教興盛但在 20 世紀初期之後的發展,基督教在日韓 世紀初期之後的發展,基督教在日韓 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兩國呈現迥異的發展象, 即日本衰頹、韓獨盛日韓 兩國 在儒耶對話發展的 在儒耶對話發展的 演變上 亦有相當大的歧異 。本 階段 研究將探求近代日韓知識份子處於這樣巨變的 研究將探求近代日韓知識份子處於這樣巨變的 時代脈絡下,擬注 時代脈絡下,擬注 時代脈絡下,擬注 意在日本 面臨「 面臨「 神耶衝突」而韓國則傾向由 神耶衝突」而韓國則傾向由 「儒耶衝突 」到「儒 耶對話」的發展不同狀況之比較研究 。Item 日本武士道的宗教倫理與現象(2009-07-31) 張崑將本計畫旨在探討日本武士道的宗教倫理與現象,特別扣緊「近世」的德川時代及 過渡到「近代」的明治維新以後到戰前的階段。題為「宗教倫理」,擬有兩個面 向,其一是武士道本身「義理」的宗教性,即對一名武士而言,有其本身的盡忠 之職分倫理,而「忠」這個義理,涉及對「死」的覺悟或「生命永恆」之課題, 如「切腹」成為一個「死亡儀式」,具有空間場域展示的「宗教性」。其二是武士 道的修養直接與佛教有深厚的關係,戰國武將及諸侯大名、有名的劍客乃至一般 的武士,背後都有佛教信仰,而提供武士修練與徹悟生死學問,往往又都與禪學 相關。另外,題為「現象」,係就武士道結合佛教的生活哲學,高度地反映在其 日常生活當中而言,最常見的是茶道與劍道,故剖析此一武士生活「現象」,往 往又不可避免討論到禪學與武士生命學問的關係。再者,武士道的「現象」在近 代則擴大到與「國家主義」糾纏在一起,使得探討「武士道」,不得不深究其與 「佛教」、「神道教」和「國家主義」之間的關係,如此的「宗教」、「武士道」及 「國家主義」三者之間呈現既密切又緊張的不可分割之關係。本研究將以「武士 道」為核心,以三年研究為期,探索它的「宗教倫理」及其特殊的「現象」。Item 近世東亞儒者對忠孝倫常衝突之詮釋比較(2012-03-16) 張崑將; Kun-Chiang ChangItem 達磨與陽明:一個儒佛會通的特例(2012-03-24) 張崑將; Kun-Chiang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