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3
Browse
Item 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苗迺芳; 李景美; 劉美媛; 何慧敏; 魏秀珍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某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看法,做為未來發展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的基礎,以預防青少年的成癮 物質濫用行為。本研究採用系統抽樣法、設計結構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春64份(有效回收率87.67%)。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高,特別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為「發展生活技巧」,家長為「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二、教學年資21年以上、沒有擔任導師、班上有高關懷學生的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可行做法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配合落實推動親職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成長團體或成長營, 成立家長團體等。 四、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最大阻力源自於家長的認知不足、態度冷漠及觀念偏差。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父母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知能以發揮家庭功能、設計適當課程來提昇國中生的自我效能、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管道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 會的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網絡等。Item 探討大一學生的吸菸行為(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劉美媛; 呂昌明本研究目的乃是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北縣某大學大一學生的吸菸行為,以瞭解大一學生的吸菸階段分期及不同吸菸階段與自我效能以及決策權衡的相關。以北縣某 大學之全體大一學生為對象,採隨機集束抽樣方法進行抽樣,最後取得有效樣本1216人。樣本平均年19.3歲,在吸菸階段的分類上有84.9%為無意圖嘗 試期、2.2%為意圖嘗試期、0.7%為準備嘗試期、4.4%為無意圖戒除期,1.4%別為意圖戒除期與準備戒除期,1.2%為戒除行動期,3.7%為戒 除維持期。在吸菸自我效能/誘惑、吸菸好處意兖及吸菸決策權衝方面,在無意圖試期的T分數最低,無著意圖/準備嘗試期而陸續增加,在無意圖戒除期時達到最 高,隨著意圖/準備戒除期、戒行動/維持而逐漸降低。在吸菸壞處同意度方面,呈現反向的線性關係。吸菸自我效能/誘惑及決策權衡在不同的吸菸階段皆有顯著 差異存在(p<.001),其解釋變異量從13%~51%。研究結果支持跨理論模式的有用性,並提供教育者作為發展不同吸菸階段介入以促進菸害防制 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