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產車前車石龍尾屬之分類研究
    (2013) 蔡思怡; Sz-Yi Tsai
      本研究利用外部形態、種子與花粉微細形態及分子親緣關係等資料,進行台灣產石龍尾屬(Limnophila)植物之分類研究。結果認為台灣共產11種石龍尾,其中重新界定無柄花石龍尾(L. sessiliflora)並確認其在台灣歸化,並從中分出新種東方石龍尾(L. orientalis sp. nov.)為台灣原生種,另再確認石龍尾(L. trichophylla)之學名正確性而分出新種絲葉石龍尾(L. taiwanensis sp. nov.),另有新種屏東石龍尾(L. pingtungensis sp. nov.)。外部形態上,葉脈、葉形、萼片、蒴果等為石龍尾屬植物的重要分類特徵,另外種子表面微細形態在節間與少數種間具差異,支持節的歸群,亦可作為分類鑑定之參考。分子研究取樣台灣產與部分國外材料共19種,外群選擇Gratiola和車前屬(Plantago)做為外群,並使用葉綠體DNA之trnL-F、trnG、ndhF序列進行本屬之親緣關係研究,合併各片段後得到總資料矩陣共3,677 bp。親緣關係樹顯示台灣產石龍尾屬可分為三大支系,此三大支系與沉水裂葉有無、葉脈平行脈或羽狀脈及蒴果成熟時萼片具條紋與否等特徵一致,支持前人研究建立之Limnophila節、Striatae節為支持度極高的單系群,而前人置於Integrifolieae節之L. fragrans則與Striatae節形成姊妹群,應排除於Integrifolieae節之外。
  • Item
    台灣產蜘蛛抱蛋屬植物之分類研究
    (2004) 王朝鍵
    本論文利用外部形態、花粉形態、生殖生物學、生態與地理分布及分子等方法針對台灣產蜘蛛抱蛋屬植物(Aspidistra Ker-Gawl.)進行分類研究,結果將本屬植物處理為3個分類群:薄葉蜘蛛抱蛋(A. attenuata)、大武蜘蛛抱蛋(A. daibuensis)及霧社蜘蛛抱蛋(A. mushaensis)。 台灣產蜘蛛抱蛋屬植物的外部形態以花的形狀、花冠筒長寬比值、柱頭形態、花被裂片厚度及萼裂片附屬物為最重要的分類特徵;葉子形態具有變異,不過仍可以作為分類上參考。花粉形態方面,所有種類皆為無溝孔型與疣狀突起的外壁紋飾(verrucate exine)。生殖生物學方面,台灣產蜘蛛抱蛋屬植物有兩個主要花期,四至六月與十至十二月;傳粉者則為生活於落葉中的小型節肢動物。生態及地理分布方面,台灣產蜘蛛抱蛋屬植物所有物種皆有明顯區隔的分布區域。分子資料部分,在初步篩選的DNA片段中皆未發現可供進一步分析的marker,其中核基因組之ITS片段擁有多個copies,且copies間具有高度變異,葉綠體基因組trnL-trnF及psbA-trnH兩個spacer各只擁有1個變異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