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台灣地區外來種亞洲錦蛙族群來源與生態研究
    (2005) 梁高賓; Sigmund K. P. Liang
    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在台灣是近期才發現的新紀錄種。為了解亞洲錦蛙基本的生物特性、在生態上可能的衝擊,以及族群遺傳結構的特性,我們在高雄縣鳳山水庫地區進行了21個月的野外調查。 利用剪趾標記法,估算族群動態並計算出其活動範圍。並利用趾骨鑑齡以了解其族群年齡結構。於野外調查過程中,紀錄所有樣區內各蛙種利用棲地類型,以了解牠們在棲地利用上資源競爭的情形。 在調查期間,估計族群數量為259隻,以生殖族群為主。大部分亞洲錦蛙個體活動範圍侷限在100 m2以內。族群活動與當日雨量有顯著正相關(R=0.7841, P<0.00004),除了雨量外低溫也是影響亞洲錦蛙活動的因素。 在競爭方面,亞洲錦蛙在微棲地使用上很容易利用到其他原生蛙種的資源,微棲地利用寬度0.67±0.12,是在共域蛙種中最高,適應性很高。其他蛙種出現的月份亞洲錦蛙都會出現。牠與黑眶蟾蜍在食性上有很高的重疊指數0.98。尤其亞洲錦蛙與原生黑眶蟾蜍間食性重疊的現象。在生態衝擊上,亞洲錦蛙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台灣地區原生蛙種組成。 利用PCR技術與定序,了解台灣地區亞洲錦蛙族群遺傳結構,並與香港地區標本進行比較。台灣地區亞洲錦蛙之46隻個體,只有1種基因型,香港地區7個標本有2種基因型。在族群遺傳結構結果顯示,台灣地區亞洲錦蛙為近期才進入台灣的物種,且來自單一地區族群,甚至是來自單一雌性個體所建立的後代。台灣與香港地區族群遺傳距離0.003,顯示其應不是來自於香港,至於物種來源方面之確認則還需要更多國外地區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