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超現實風格應用在數位影像中的研究(2004) 余珮綺人類的靈魂雖然暫時受限於肉身,但想像力的無遠坲界卻更加彌足可貴了;於是八千年前的古代祖先們早已開始透過神話與傳說中各式奇妙異想,來打破三度空間既定的邏輯慣例與限制。因此,創造了精采的創世紀故事、希臘神話、中國神話、埃及冥界等歷史上著名的文化寶藏與藝術古蹟。而十九世紀的超現實主義,深入人類潛意識進行探索,更是肆無忌憚地打破了傳統社會保守的禁忌,透過各式夢境再現的畫作帶領人們翱翔於各式神秘且不可思議的想像世界;如今數位時代的來臨,更是迫使新生代的創作者必須除了善用迅速變幻的科技,深度內化的美學修為才是豐富創作的泉源。 而本創作論文撰寫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超現實風格」之美感運用於數位影像的可能性。希望藉由人類企圖打破現實既有限制的奇幻異想,與近代具超現實風格的創作表現中,尋找各式表現手法;並透過數位影像的創作形式與技法,來應證自己的創作作品。 本研究主要分為四個部份: 首先,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依研究方法和範圍限制,擬定研究架構與流程。第二部份,藉由文獻探討的方式,回顧超現實風格的繪畫先驅、歷史淵源、創作意念與表現手法,並將所收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就表現的特徵予以分析歸類與定名。第三部份,則將「數位影像」相關的成因、形式、表現性作一完整的探求和整理;且進一步將近代數位影像作品中運用超現實影像創作之應用實例,予以分析並應證。最後,以個人創作案例提出應證;並檢驗此表現手法的可行性:透過『沉睡的秘境』數位影像創作系列,將影像本質的豐富樣貌、美感形式的多元語彙以及情感表達的深刻體驗等數位影像的創作試探中,應證以上的理論,實驗超現實風格運用在數位影像創作上的可行性和表現性。Item 超現實表現手法運用於展示設計之探究與創作-以商業空間為例(2013) 陳思安; Szu-An Chen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期望藉由夢境與想像力,逃離現實並達到某種絕對的真實,也就是超現實。在今日,超現實主義或許已不再具有強烈的主導地位,但其運用想像力、誇張、幽默、夢幻及具震撼力的表現形式,卻讓超現實「風格」得以持續受到矚目與青睞,並以更生活化、大眾化的樣貌呈現。展示設計是運用空間規劃、造型風格、陳列、色彩、材質、照明等,結合人體工學所創造出的訊息交流平台,超現實風格運用其戲劇化、具震撼力的表現形式吸引觀者目光,製造話題性與噱頭性,適合運用於商業空間之表現。 以往的創作研究,大多偏向超現實表現手法運用於繪畫與平面領域之探索。本研究之目的,將進一步探討超現實風格表現手法,經由平面繪畫轉換到立體空間,並以商業空間為例,分析其運用於展示設計之可能性與發展性。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彙整出四十四項超現實平面繪畫之表現形式,並將其分類成三項意念、六項技法及十項手法。藉由上述十項手法對照展示空間之類型與設計元素,經由十二件案例分析結果與創作設計之驗證,共歸納出九項超現實風格運用於商業空間表現手法之轉換。由上述研究結果可知,超現實表現手法運用於立體空間有別於平面繪畫之處,在於觀者可實際身處於作品之中,並因人體工學尺度的改變及物理定律的置換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感受。此外,裝潢材質的互換、別有意涵的空間排列方式、複合空間的區域規劃、展具與家具元素的異常結合,以及運用裝潢材料達到生物物質化等效果,皆能營造出獨特的超現實空間氛圍。在設計元素與設計趨勢方面,超現實風格較常應用於時尚精品專賣店、櫥窗、複合式酒吧餐廳與時尚旅館等空間,色彩大多以黑白灰為底色搭配特殊色或是濃重色彩點綴,材料常使用自由度高的塑料、木料加工,及能擴大空間視覺的鏡面材質,並運用新舊衝突、比例異常的家具營造出超現實氛圍。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建立超現實風格表現手法運用於商業空間之理論基礎,提供未來相關從業與研究人員,在創作參考與學術研究上參考使用。Item 論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文學性及其在數位插畫之應用(2009) 廖美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試圖發掘超現實主義先驅繪畫中的文學性,盼藉由分析歸納,呈現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的文學意涵及表現手法,探討抽象的文學元素轉化為視覺畫面的關係性,將分析所得應用於創作中。希望本研究可對日後從事圖像設計的創作者提供更多元的參考方向、並作為創作思考的助力之一。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從三方面作探討,分別是繪畫與文學的關係性、超現實主義的特點,以及現今電腦繪圖軟體的應用。 第二部分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三個主要步驟,分別是:文獻研究、超現實繪畫的文學性分析,以及整合分析實作的部分;文獻研究包含超現實主義的淵源歷史,以及其表現手法、插畫的淵源與表現形式、文學的定義以及範圍,以此作為研究分析的參考資料。 超現實繪畫的文學性分析則分析超現實繪畫先驅的繪畫作品,本研究所分析的五個超現實主義畫家為:馬格利特、米羅、基里訶、恩斯特及達利,經由畫家書信、著作、文獻中分析發掘其繪畫中的文學性,緣起於文學運動的超現實主義有其脈絡可循,觀看這個文學藝術流派的演變發展以及繪畫所呈現無盡的奇發異想,透過研究啟發創造力以及思考能力、培養創作的表現能力,是此次研究最大的收穫。 最後實作的部分有五組創作作品,除了呈現創作過程、說明創作理念,本研究並以三個要素做為創作分析,分別為;插畫表現方式、超現實風格的表現手法、以及文學表現手法。 超現實主義繪畫中具有文學性的特質之外,是否也有可能擁有其它的藝術特質呢?例如,音樂性、戲劇性,超現實主義繪畫中所出現的建築亦饒富涵義,而由於研究的時間與經費限制,這些可能性還未列入此次的研究中,若未來有繼續發展的機會,建議可更進一步探索。Item 超現實主義應用於圖畫書創作研究-以國中生負面情緒的抒發為例(2009) 林綵玲; Tsai-ling Lin超現實主義強調潛意識的釋放作用而將受壓抑的真實情感顯現出來,尤其在夢境中觸及深層心理的真實,這種非理性的原始內部得到了最自由的解放,而以新的代替物來處理人生的主要問題。本研究的創作主題從一位國中生所面臨的成長衝突及課業壓力,而常感到焦慮不安、害怕與悲傷,卻以壓抑隱藏的方式累積下來,這些情緒在睡夢中幻化成龐然巨怪在後面追趕她,還有一雙雙不知名的眼睛在暗處窺視,當他面臨怪物的進逼威脅時,他用什麼方式來化解夢中的危機?並在回到現實世界時也解除了內心的負向情緒,迎向希望與光明的未來。 本研究的第一章陳述了創作的動機、目的等,第二章以文獻分析法探討了圖畫書、青少年情緒以及超現實主義理論、表現手法之相關文獻,在接下來的第三章裡,分析國內外著名的超現實表現插畫家及其圖畫書作品,進而延伸個人的藝術創作的意念、內在思考的因素。第四章則為創作歷程的介紹及作品解說,並以作品內容、構圖與造形表現的手法等做個別的描述和作品的涵意分析。在最後一章裡,總結整篇論述,並展望未來的創作思維與走向。 本圖畫書創作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因此需要多研究及瞭解青少年常會遇到的情緒困擾問題,才能創作出觸動讀者感受的圖畫書。而運用超現實表現手法創作情緒圖畫書,藉由超現實風格其蘊含深刻的視覺表現、具有隱含延伸的效果以及豐富創造想像能力,來提昇圖書書的藝術性及揣摩無法言傳的情緒心理感受。Item 邏輯矛盾理論應用於愛情插畫創作研究(2016) 高千雅; Kao, Chien-Ya矛盾(Contradiction)為差異與對立的一種現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皆或多或少隱含著矛盾的意味。矛盾理論常做為研究事物的根本方法,也是事物演進的推動力量之一。本研究中所指涉的矛盾是違反形式邏輯的矛盾,它是呈現在思維過程中的思想衝突,外顯型態在思想的混亂性、不確定性與形式的不一致。邏輯矛盾表現手法是由相互矛盾事物的集合,組合出鮮明深刻的意象,從表面上看似違背邏輯而讓人不能理解,到反覆思考其內涵意義,方能體會出其中蘊藏的深層情感,突顯被表達的主體,並運用對立的力量來詮釋深層意涵,讓觀者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探索矛盾理論的學理基礎。首先探討矛盾理論的內容與意涵,並以維根斯坦對於邏輯命題與圖像的關係研究,將矛盾的概念視覺化,並結合超現實主義中的表現手法呈現邏輯矛盾的視覺。在案例研究部分以超現實主義與夢境的專題展覽 〝SURREALISM AND THE DREAM〞 之藝術家作品為研究對象,分析歸納其表現特色與手法,並據之為創作基礎,導入以遠距離戀愛為主題的創作驗證,將矛盾理論的表現手法類化為遠距離的戀愛中心理糾葛的不確定性因素,發展出正負面情緒兩個系列共十二張作品,並與矛盾理論交互檢核,得知矛盾的表現手法能使觀者產生心理上的特殊感受與想像空間,表現較強烈的視覺張力與吸引力,呈現詩意的圖像。根據上述理論獲致結論為:一、矛盾理論應用於視覺創作深具發展性。二、畫面中的元素違反邏輯命題,即具矛盾圖像的衝突效果。三、比例大小錯置的感知型矛盾表現手法為效果顯著且應用最多。Item 超現實風格應用在3D動畫創作之研究(2005) 王福國; Wang ,Fu-Kuo中文摘要 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運動中,沒有一支團體像超現實主義般結合文學、心理學、藝術、政治等於一身,超現實主義的形成目的在於化解存在於夢境與現實間的衝突,以達到一種絕對的真實,因而聚合了不同的理念,同時接納各種迥異的技法組合,在不斷追求原始衝動與意象釋放之下,擴大物體與視象間的生存可變性,營造出暴露自我潛在殘跡的幻想世界。 超現實主義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影響至深,其演化的領域與衍生物既寬廣又複雜。某種意義言,我們甚至可將任何一種強調心靈主題或以主觀為優先考量的藝術作品,均稱其為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此外,超現實主義已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表現語言,以及於今天任何的藝術、文學、電影作品,只要它是解體的、幻覺的或是不連貫的,均可能會被歸類為「超現實」。超現實主義強調的是去過超現實主義的生活,其所著眼的集體性與互動性,已徹底打破了個人與大眾、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藩籬。超現實主義其實已很難用現代藝術所定義的傳統分類,而將之僅歸類為一連串「主義」其中的一種。就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發展情形言,其滲透擴散力已遠超過了布里東當初所強調的「精神重於風格」。 本研究歸納分析出超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的特色,列舉出十二種超現實風格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並結合3D動畫的影像有它異於傳統的美感,不管是物體的造型、材質、光線、空間、動態等等,無不展現其嶄新的美感特質。3D創作及動畫已成為今日電腦創作發展的主流,隨著電腦功能的大量提升,電腦不再只是藝術創作的工具,更是前所未有、功能強大的媒材,正如3D電腦動畫不但涉及傳統的長與寬的問題,更可以處理深度與時間的四次元問題。3D電腦動畫就是它可盡最大的極限,利用人類的智慧、透過巧思,運用媒體工具完美的呈現在你的眼前不需思考就可以馬上透過電腦動畫的魔力將你的感官世界帶領到另一個時空的虛幻時空機器!正是與超現實主義所追尋的美麗新境界。 從研究分析出3D創作及動畫獨特媒材的特質;並結合以人文為主的超現實藝術風格的創作題材,藉由以三度空間的3D動畫的手法技巧,進而發展出創新思維及手法新穎的作品風格。是本研究論文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