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建成國中動態標誌設計研究
    (2021) 陳敬惠; Chen, Ching-Hui
    因應108課綱與十二年國教上路之時,許多學校開始盤點學校內部課程與校本特色以符合學生需求,並發展出新的學校風氣與氛圍。臺北市立建成國中建校距今已超過半百的時間,在學校轉換與變更之時,更期待學校的校徽形象能與時俱進地進行修改與調整。林磐聳教授曾在企業識別系統一書中(1999)提及CIS意指為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傳遞給企業周遭的關係者或團體(包括內部與大眾),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在時代變交替快速的現在,透過吳亭葶2018年對動態識別的統整與歸納,本論文將使用其原,並在研究過程中先進行學校動態識別案例分析,接著,透過問卷施測及深入訪談及的方式,了解學生與教師對於學校之期待與認識,最後,進行設計具有動態之效果之學校識別系統。本研究將所得到的資訊統整出設計步驟與方法,透過「容器」、「準則」、「背景」等三種不同動態手法,加入符號學概念進行三套模擬識別設計,設計出的作品期待在未來可以成為他校的參考模組及範例。
  • Item
    二十世紀西方繪畫元素在校園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以興德國小為例
    (2008) 林美芳; Mei-fang Lin
    本文探討二十世紀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元素在臺北市文山區興德國小校園視覺傳達設計中應用,以及以現有空間設計之藝術元素整合識別系統進行視覺傳達設計的歷程,兼涉建構視覺傳達與藝術教育關連體系的設想。 文中首先回顧與本研究主題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各學術領域現有的研究成果,針對視覺經驗與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理論、視覺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識別系統理論,以及視覺藝術教育理論、藝術史學方面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等與校園視覺傳達設計實踐的關連,逐一進行評估。 繼而以興德國小在校園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實務經驗為標本,驗證理論與實務實驗。包括構思擷取不同現代主義流派、風格的平面藝術元素,並結合視覺教育考量,建構校園視覺環境的過程及要點;校園視覺傳達設計影響校園視覺形象的具體機制,進而歸納出校園環境視覺設計基礎的建立過程及從中獲取的經驗法則。 在此基礎上,歸納研究者展開校園環境視覺整合設計的過程與經驗,進一步探討並具體呈現了研究者以整合校園環境視覺設計為目標,建構校園識別系統、設計學校卡通代言人、設計學校網頁,重新規劃學校視覺形象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也對整合校園環境視覺設計在學校視覺行銷中的具體作用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