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線索診斷性對產品判斷的調節作用
    (2022) 胡藹林; Stephanie Virginia Tendean
    廣告業者利用線索來提高廣告的效果。本研究嘗試探討線索診斷性作為產品判斷的調節作用。實驗 1 檢驗了線索吸引力作為外圍線索之影響對於人們在不同涉入度的產品態度。實驗 2 同時檢驗了人們在不同涉入度之產品態度當線索作為核心論點並可能作為真實優點時。結果表示,當線索診斷性較弱且沒有提出論點時,結果與推敲可能性模型(ELM)理論解釋一致,即低涉入人們會與無關線索的吸引力進行簡單關聯,而高涉入人們會對無關線索進行偏誤修正,此與過去推敲可能性模型(ELM)理論的研究結果一致。當有論點出現時,高涉入人們之產品態度會受到論點品質之說服力的影響。儘管如此,結果與我們的假設一致,即假設線索診斷性可能是真實優點評估的調節作用因素,而該線索的好感度會引導人們的態度。
  • Item
    論點診斷性如何影響高涉入消費者的偏誤修正
    (2022) 張語晴; Chang, Yu-Qing
    none
  • Item
    行動支付服務忠誠度影響機制之探討:推敲可能性模型觀點
    (2020) 謝易呈; Hsieh, Yi-Chen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智慧型手機的盛行,也隨之帶動起行動支付的熱潮,尤其以亞洲地區國家(如:日本、南韓、中國)最為風行。行動支付在台灣的普及率逐步提升,此現象除了意味著行動支付在台灣的發展也逐漸步上了軌道外,也代表著半數的台灣居民都有使用過行動支付的經驗。因此,我們認為:「使用過後是否產生黏著度」是現今最重要的議題,故本研究著重探討使用者對於行動支付服務商的忠誠度。 在調查此議題上,本文採用推敲可能性模型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做為理論基礎,探討消費者是否從中央路徑(資訊品質、服務品質)以及從周邊路徑(名聲、組織保證),最終對行動支付商產生忠誠度。本文也將“行動支付知識程度”做為調節變數,檢視其對於使用忠誠度的影響。 本文採用問卷調查法,分析台灣地區消費者對於行動支付服務的忠誠度,最終蒐集500份有效樣本。根據分析結果,當消費者接收到優良的訊息和服務品質,會使得消費者認為使用行動支付服務對於進行交易是有幫助的,進而對其服務產生忠誠度。本研究另外一項關鍵的發現是:行動支付知識程度和信任對於忠誠度產生負向交互作用。當消費者行動支付知識程度偏低時,信任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使得消費者有意願使用行動支付,因而產生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