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的名稱於學術期刊中被修改情況的先導研究:以商業學術期刊為例(2023) 陳兆濤; CHAN, SIU TO KELVIN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稱中國)與中華民國(下稱台灣)過去半世紀一直存在主權及名稱爭議,中國堅稱擁有台灣主權,而台灣在台灣本島等地則擁有實際管治權。隨著台灣持續增加對中國的依賴,例如台灣企業在中國設立廠房及中資進入台灣市場等。過往曾發生事件源於台灣企業代表發表與中國立場不乎的言論而被抵制,導致經濟利益收損。此舉增加台灣在名稱正名的成本,令台灣名稱在各領域中被修改。本研究以商業學術期刊為例,分析台灣名稱於學術期刊中被修改的情況。學術期刊為其中一個台灣名稱被修改的地方,而學術領域一般被認為是政治中立、處事嚴謹,卻存在眾多台灣名稱被修改的案例。本研究主要探討學術期刊中台灣被修改名稱情況會否隨時間或事件而改變;會否影響期刊的可信性;是否與中國持份者有關聯。本研究使用EBSCO 商學學科論為搜索引擎,以多個常被修改的台灣名稱作關鍵字搜尋近六十年作者隸屬的組織,將結果以台灣作者數目、中國作者數目、期刊影響指數、期刊出版社、期刊國家、期刊總編國家作分類並分析。結果顯示名稱被改的趨勢以及被改的種類會隨兩岸的政府政策和關係而改變,關係越好被改數目相對少、反之亦然;以影響指數及評估指標作指標,被修改名稱不會令期刊可信度下降;但難以確認被修改的文章是否中國持份者有關聯。總括而言,台灣名稱被修改當中牽涉多重商業利益,已非作者與期刊之間能夠解決的事情。台灣政府必定要從經濟、政治、教育等改善問題,團結台灣下整合國內外台資產業鏈,減低中資影響。Item 委外製造於中國之風險(2013) 董可偉; Clovis Tung從中國採購和委外製造是在世界快速成長的現象,由於通訊和交通技術的發展,讓全世界各地的公司一起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低、高科技製造能力高,加上政府在物流與基礎設施的激勵,中國成為許多公司領先的採購和委外製造的目的地。 然而,從中國採購使公司面臨很多的風險。過去的研究主要將研究問題集中於在中國採購時所面對的風險和不利的情形,探討如何減少風險以及成功的策略,主要由個案研究進行調查。而本研究主要集中討論採購和委外製造風險次數,藉由網路上數據的調查,利用統計的方式研究外國公司在中國採購和委外製造對於風險的的看法,以及研究如何減輕其影響。 結果表明,最常見的風險問題跟中國合作夥伴之內部能力有關,如:品質問題、交貨期與文化的差異。中國公司內部能力涉及到風險之影響力也最高。因此,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即為增強潛在的中國合作夥伴的選擇方法已發展雙方長遠關係,減少採購風險。 本研究作為一個基礎的中國委外之調查,其研究貢獻為指出產業中實際需應用之方式。最後,這本研究限制於受訪者之樣本,其研究結果或許難以一般化推論至其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