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4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膨風茶的地理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9-01-01) 譚鴻仁Item 理性選擇理論看溝通式規劃:兩個公共參與模式的比較(2002-07-01) 譚鴻仁Item 西湖溪谷地的地方文化產業及觀光遊憩業(二)(2013/01-2013/11) 譚鴻仁西湖溪流域中,主要包含以銅鑼鄉、西湖鄉與三義鄉三個鄉鎮, 在地產業過去即以農業為主,儘管農產業發展多方受限,卻仍有地方力量試圖去改變這樣的窘境,運用各種策略與資源,與過去單純水稻、果樹耕作的發展方式有強烈的對比。 論述的重點是生態、有機,是一種高成本、需長期經營的生產方式,與傳統慣行的生產理念有極大的落差。客家人在西湖溪谷地的人文空間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經濟層之表顯,此計畫的目的亦是自人文空間建構論的進路來進行西湖、銅鑼、三義三個西湖溪谷地的鄉區農業轉型所導致之產業變遷調整調查、研究。Item 客家族群二次遷移與地方產業發展 以宜蘭縣大同鄉玉蘭地區為例(2013/01-2013/11) 譚鴻仁Item 農民市集的商品鍊---另類農糧網絡與關係空間的形塑(2009/08-2010/07) 譚鴻仁農民市集主要的特色是在地生產,由農民直接販售農產品予消費者。因此, 它是一個具地方文化、環境與農業特色的農產品銷售市場,提供農民與消費者面 對面的溝通機會,並無盤商存在於生產與消費的網絡上。農民市集的出現反映出 一定的消費者偏好以及對環保、健康與安全等論述的回應,也是生產者直接獲得 零售價格的市場。在全球化下,它亦展現出地方回應農業全球化的另類發展策略。 台灣近年在主要的都會區都出現了農民市集,販售在地生產的有機或認證之 農產品。但是這些農民市集的出現呈現出某些地方差異與地方特性。本研究以台 北與台中兩個都會區的農民市集為個案,探討農民市集的生產鏈、品質治理以及 關係空間的形成過程。本研究希望透過對個案的探索。了解農民市集的制度架 構、市場機制與消費偏好,提出台灣面對農業全球化的另類農業發展策略。Item 西湖溪谷地的地方文化產業及觀光遊憩業(2011/01-2011/11) 譚鴻仁清代以降大批客家人始能橫渡黑水溝的惡浪而梯山航海移墾臺灣,稍晚於漳泉等閩南移民。除了最早時期前往下淡水河以東的屏東區域,多數是在乾隆時代,才能從今日桃竹苗三縣的沿海河口登陸,展開拓墾生涯,因此,上溯溪河的河谷沖積平原而逐漸開拓田園建立聚落,發展客家人的人文空間,乃是北區客家人的拓墾之空間形態。 數年前,臺灣客家學之研究者和學術群,已經針對新竹苗栗這兩縣的客家大本營推出了一個「四溪計畫」的整合型研究計畫,這「四溪」是指新竹的鳳山、頭前兩溪;苗栗的中港、後龍兩溪。 苗栗縣還有一條沒有那麼大範圍流域面積的溪流:西湖溪,其客家人之拓墾土地建立聚落發展其人文空間的區域性整合研究,卻一直受到忽視。 筆者對於西湖溪谷地客家人之人文空間建構發展的前置性研究,卻發現它是一條具有完整性和發展性的客家人生活世界之流域。深值進行調查、記錄、詮釋,同時運用現代GIS的技術以數位圖像化西湖溪谷地客家人的人文空間之內容,亦甚重要。居於應該依據「區域的開發歷史學」和「區域的開發地理學」之綜合型架構以建立臺灣客家族群之區域論述的學術志業和動機,筆者特邀另外三位學者共四人,共同規劃苗栗縣西湖溪谷地的客家聚落拓墾與發展,也就是這個谷地流域的客家人之人文空間結構的整合研究計畫。Item 西湖溪谷地的地方與文化(2012/01-2012/11) 譚鴻仁西湖溪流域中,以銅鑼鄉、西湖鄉兩個鄉鎮,是客家聚落較為密集分布的地區,西湖溪河水從中貫穿而過,溪谷階地兩旁是聚落與農耕的所在。在地產業過去即以農業為主,客家人在這些特色產業 的基礎中,經營出獨特的文化地景與傳統,孕育出深厚的地方精神。然而實際深入了解地方產業發展的現況,明顯體會到傳統產業與農村發展受到大環境壓縮、市場丕變、勞力不足,面臨不小的困境,固有的經營模式顯得益發難以生存。 儘管農產業發展多方受限,卻仍有地方力量試圖去改變這樣的窘境,運用各種策略與資源,與過去單純水稻、果樹耕作的發展方式有強烈的對比。比方銅鑼鄉迴鄉農場發展、農民市集的設置、西湖鄉的有機村營造以及地方深入文化觀光的營造。這多不是政府組織的主導與協助,反而是bottom up意識的崛起與努力,使得在傳統慣行的農作物種植之外,增添了地方農業景觀更多不同的面貌,也逐漸改變地方農產商品練發展的連結模式。 本研究以一種新的社會關係的進入,以及與地方社會關係的互動與協調。因此問題的面向並不單單只是聚焦農業生產的面向,在討論這些組織、團體、地方行銷帶來的影響之外,更進一步是理解這個過程下,族群與文化差異上的社會改變。Item 台灣都市門禁社區之發展對傳統社區生活與都市治理之衝擊研究---探訪桃花源---門禁社區與都市地理學(2007/08-2008/07) 譚鴻仁台灣的都市發展過程中除了出現西方都市化中普遍之都市蔓延或郊區化等 現象外,也出現了另一種西方都市的新興現象:門禁社區。目前台灣的都市社區 中新建的住宅幾乎都是以門禁社區的形式出現:社區內、外以圍牆區隔,設有一 或多個警衛室,社區內部的共用設施為住戶專用,排除其他的使用者,而形成一 個封閉的公共空間。門禁社區除了有空間形式的特色之外,它的形成原因還包括 安全、隱私以及生活素質與美學形式等因素。社區居民對住宅的選擇使得都市分 化成不同階級的都市城堡聚落,而原本台灣都市中不顯著的階級區位也因此形成 了漸趨明顯的社區階級化的分殊現象。門禁社區的出現與普及使得台灣都市逐漸 產生斷裂與分化。在新自由主義的脈絡下,門禁社區的意義也呈現一個對生活品 質不滿的自力救濟過程,在此過程中市場取代政府提供安全、隱私與生活風格, 也因此門禁社區的出現代表著市民對缺乏能力的政府與日益敗壞的生活環境的 抵抗。但這個趨勢事實上是對公民社會公共參與的反叛,居民從社會退縮至社 區,再推縮至門禁內的住宅聚落。 本研究為一二年期之研究。第一年將選定台北市的門禁社區與非門禁社區做 比較,就形成原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做比較。第二年將根據已建立之門禁社區特 色對大台北地區之門禁社區類型作廣泛之調查研究,建構出門禁社區的地理分佈 類型學。同時本研究將探討政府政策與市場對門禁社區之影響。Item 茶產業與地方發展---椪風茶的品質治理(2008/08-2009/07) 譚鴻仁台灣的茶業生產早期以北部為主,早期北部茶園的生產方式是茶農負責生產 茶葉的原料,而大型茶廠則負責加工茶菁形成一種福特主義式的加工生產方式。 在北部的茶區因為政府的政策而形成路徑依賴,在台灣逐漸工業化之後因為工資 上漲與外銷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形成轉型的壓力。約在1980 年代後期,椪風茶 成為北埔與峨眉兩鄉鎮茶葉生產的主力。椪風茶對新竹地區的茶產業產生了重要 的影響。椪風茶的生產特性使得它為其他茶產互接受,成為提高茶區產值的良 方。椪風茶帶動的生產方式的改變引發一個福特式生產方式與後福特生產方式的 衝突。在較巨觀的尺度審視了椪風茶帶動地方農業的轉型,由福特式生產轉向替 代性農糧網絡後,本研究首要的疑問就是北埔、峨眉等地的生產模式以及其背後 的社會、經濟關係如何變化與如何配合與支援這股變化。其次,本研究希望處理 的是較微觀商品的認識論的議題:椪風茶何以可以為社會接受,它具有什麼品 質,以及它如何為大眾接受這些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