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研究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303
-
Item由史學演奏觀點探討巴赫小提琴舞曲作品之速度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速度」,在音樂中擔任關鍵角色,賦予音樂生命、靈魂與力量。然而,在十八世紀之前,多數的樂譜對於速度標示並不明確,有些樂譜甚至沒有任何速度標記。這並不意味著作曲家對於作品的演奏沒有速度的要求;相反地,當時的音樂家對於音樂的速度有著約定俗成的詮釋。本文以巴赫無伴奏小提琴舞曲為例,透過當代史學演奏的角度,藉由速度標示、拍號、風格以及歷史背景,深入探討巴赫的舞曲速度詮釋。綜合整理其分析及討論,可發現舞曲速度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今日的音樂家面對此時期的作品時,除了速度本身,還應考量到十七、十八世紀正值定量記譜法與現代記譜法的過渡期,拍號在當時所代表的速度含意為何;除此之外,如何完整呈現當代的音樂風格與精神,以及良好的音樂品味,更是現代音樂家應該思考的要件。
-
Item淬鍊「現代」—從《賴德和檔案》初探作曲家賴德和於1970-1980年代音樂創作之歷程與思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本文從檔案學研究的角度入手,運用於臺灣作曲家賴德和的文獻檔案之中,經過邏輯性的分類、編排與保存等步驟,最終選定作曲家於1970-1980年代的音樂創作為對象,梳理其史料脈絡,映照當時臺灣社會的環境變遷與思潮,以形成研究論點。賴德和於1970-1980年代創作的近30首作品,有多達半數曾於當時重要的現代音樂活動中首演或發表,一方面見證了當代嚴肅音樂的發展,也成為形塑臺灣「現代音樂」樣貌的推手之一。本文將以此為起點,透過檢視《賴德和檔案》之內容,嘗試探析作曲家對於臺灣現代音樂發展的探索與思考。
-
Item梁雷薩氏管作品選曲中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本研究旨在分析梁雷的兩部薩氏管作品《京劇獨白》和《瀟湘》對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並探討梁雷如何將這些中國元素融入西方音樂框架中。在這兩部作品中識別出的中國元素包括京劇演唱、京劇伴奏、中國傳統旋律、一音多聲和其他中國藝術元素,如留白和書法。本研究亦探討作曲家如何在西方音樂記譜法、樂類、薩氏管演奏風格與技巧的界限內,運用創造性與創新的手法,模仿或影射這些中國傳統音樂與藝術元素。希望本研究能引發對於薩氏管作品或其他帶有中國傳統元素之器樂作品的進一步探究。
-
Item泰戈爾詩與廿世紀早期英國歌曲:以羅納德、法爾茲與布瑞基之創作為主要考察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孟加拉詩人泰戈爾不僅在1910至1930年代的英國文壇引發熱議,也吸引當代英國作曲家將其文字譜寫成歌曲。雖然已有少數研究討論此現象,卻多聚焦在相關作曲家及作品的資訊蒐集,少見深入的作品分析。本論文探討其中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他們的泰戈爾歌曲,特別著重個別樂類傳統對作曲家詩文處理的影響。本文發現,最早創作泰戈爾歌曲的羅納德,在1913年所創作的第一系列《歌曲奉獻》中還顯示出深刻的「客廳敘事歌」傳統,1920年完成的第二系列《歌曲奉獻》則更富宗教性,並可見到十九世紀德語藝術歌曲的痕跡。法爾茲在1919年為戲劇《犧牲》創作的兩首歌曲中,將印度傳統樂器融入西方的弦樂室內樂,預告了他日後結合東、西方音樂的努力。布瑞基自1922年起陸續創作的三首泰戈爾歌曲使用擴張調性的和聲語言。他以宣敘調保留了詩文的語言韻律,再利用鋼琴部分清楚的素材邏輯補強成完整架構。布瑞基的泰戈爾歌曲象徵他對藝術歌曲創作的告別,也揭示了他日後更國際化的前衛路線。
-
Item「愛之死」的構圖:三島由紀夫的〈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11-??)三島由紀夫於1961 年發表短篇小說〈憂國〉,五年後改拍成電影《憂國》,三島身兼導演、編劇、男主角三種角色,演出切腹自殺的一幕極為逼真。1970 年11 月25 日三島在東京市谷的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殺的消息震驚世界,當時日本社會認為三島的切腹諫國的自殺行為,早在〈憂國〉中可見端倪。42 年來文壇以「憂國忌」為名,每年在三島的冥日舉行追悼活動,到今日為止,針對與三島切腹事件相關的〈憂國〉撰寫的論文不計其數。筆者考察三島創作〈憂國〉的動機,認為三島的〈憂國〉雖以1936 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為背景撰寫,但是如單從〈憂國〉男主角的切腹行為、大義精神或天皇論等視角,揣想十年後三島的自殺行為實有不足之處。再者過於聚焦三島的右翼思想,亦忽略了〈憂國〉的藝術創作意涵。本文深入分析三島在拍攝電影《憂國》過程時的堅持,剖析三島對於華格納音樂的告白,深入解讀三島對音樂與文字的認知。探討小說〈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之間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