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122
Browse
31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金代官員遷轉中出身的作用(2011/08-2012/07) 陳昭揚Item J. W. Davidson的台灣歷史書寫及其後續影響之考察(1895–1920s)(2015-08-16) 林欣宜Item 金代官員遷轉路徑研究(2010/08-2011/07) 陳昭揚Item 金代流外職及其人員資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2014-05-01) 陳昭揚本文將整理金代流外職及其任職人員資格的相關規範,並得出下列三點結論。第一,金朝設置了大量的有品流外職,於是職務的流內、流外屬性判別標準已非品秩有無,而是官吏之別,凡為吏職者,即便有品,仍屬流外。第二,金代流外職人員的資格與職務屬性間的對位關係頗為複雜,有品流外職乃是專任「品官」,至於無品流外職,部分的高階職務將制度性地以「品官」充任,並對初任的無散官人員設定散官授予辦法。第三,原在北宋本為分類官員身份的「有出身」、「無出身」資格,在金代將轉為分類中央吏員或宮中承應人能否出職的身份資格,此時金朝將擁有大量的「有出身」、帶散官的未出職人。Item 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及其運作--以官員組成為中心的考察(東吳大學歷史系, 2012-12-01) 陳昭揚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對其官員組成影響較大的規範有二:一是對官員身份條件的設定,此處限制了官員的族屬與出身條件;二是對官員前任職務的設定,此處主要的限制範圍為前職的職品。此外,選任之際也有一些基於實務需求而逐漸成形的運作慣例,如監察御史官員多是選自尚書省人員。這些規範與慣例,基本上得自於金朝對監察御史的重視及多元族群環境的需求。Item 金代監察御史的配置與授任(2010-06-05) 陳昭揚; Chen, Chao-yangItem 金代的官員遷轉路徑--以格法為中心的觀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4-12-01) 陳昭揚本文以格法為中心,考述金代世宗、章宗時期的官員遷轉路徑。經由格法內容,可以探得金朝的官員遷轉路徑主要藉由三道程序建立。第一,依據職掌性質與職品高低分等職務,一套適用於遷轉的職務等級序列因此建立。第二,透過軍功、勞效、進士、門廕、出職等五大入仕途徑的分梳,官員獲得分類,遷轉路徑將可循類設制。第三,遷轉路徑的優劣主要分化於部擬除授場合,此為多數官員仕宦初期的必歷階段,各類官員將有各自的可任職務,遷轉路徑獲得分類與分等,其待遇與政治權益因此有別,各類官員的仕宦前途也將有不易超脫的既定格局。基本上,金代世宗、章宗時期官員的仕宦初期遷轉待遇可分六等,而高階百司承應職出職者,以及進士、武舉、軍功、勞效等出身之官員,將可獲得較佳的遷轉路徑。Item 金初漢族士人的政治參與(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 2011-01-01) 陳昭揚Item 金代低階地方官的遷轉路徑--以縣令為中心的觀察(2008-08-15) 陳昭揚; Chen, Chao-yangItem 金代宮中承應人的選任制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3-06-01) 陳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