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聽覺障礙者職場支持之現況與需求
    (2023) 鍾依婷; Chung, Yi-Ting
    本研究旨從社會支持的三層面: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來瞭解臺灣聽覺障礙者之職場支持的現況與需求。並探討不同背景之聽覺障礙者在職場支持現況和需求的差異情形。研究者以自編之「聽覺障礙者職場支持之現況與需求」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全臺灣聽覺障礙者為調查對象,問卷有手語線上連結問卷及書面問卷方式,回收兩類有效問卷:線上問卷66份,書面問卷84,共150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重要度-表現分析法(IPA)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一、 整體而言,聽覺障礙者仍是對「訊息性支持」向度需求最高,而對「工具性支持」向度需求最低;而在職場支持現況的提供上,也是「訊息性支持」向度最高,而對「工具性支持」向度最低。二、 根據IPA的「集中關注區」結果,仍有職場支持項目未被滿足,需要立即改善:「公司會將我的工作場域減少噪音,使我更能清楚接收溝通訊息。」、「公司設有視覺提示系統,例如:即時跑馬燈廣播系統,火災警示燈,協助我逃生。」三、 聽覺障礙者之職場支持現況在「職種」、「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職種」顯示出「工具性支持」:「技藝有關人員」獲得的支持比「專業人員」多、「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獲得的支持比「專業人員」多、「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獲得的支持比「事務支援人員」多;「教育程度」顯示出「工具性支持」:「高中職以下」的聽覺障礙者獲得的支持比「大學以上」的聽覺障礙者多。而職場支持需求在「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高中職以下」的聽覺障礙者的工具性需求比「大學以上」的聽覺障礙者高。四、 研究結果,對政府單位、企業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職場安全環境設施的必備性,例如火災警示燈;編入有關家庭支持與支持性就服員之題目;問卷內容的設計上,建議需要在情緒性支持的部分,再加入”歧視”或”接納”的議題等。
  • Item
    中途失明者主要照顧家屬心路歷程探討
    (2021) 吳秋南; Wu, Chiu-Nan
    本研究採敘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法,旨在探究中途失明者主要照顧家屬心路歷程,並了解照顧者對社會支持的覺知。為提供其他中途失明者與其照顧家屬能有可供參考之案例,以協助他們能有效面對並適應新生活模式,本研究以立意取樣,邀請五位重建成功之中途失明者,及六位他們的主要家庭照顧者,同為協同研究參與者,採用半結構訪談大綱,蒐集其照顧歷程的生命故事。針對研究問題,提出以下結論。本研究對於中途失明者照顧家屬心路歷程研究之新發現有:一、主要照顧者對失明家屬就醫態度視情況有異;二、男性承擔照顧意願增高,顛覆過去的刻板印象;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雙老家庭,照顧的高難度值得關注;四、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應建立強大內在能量,並擴展生命視野;五、照顧家屬具正向宗教信仰,有助於接受失明的事實,並規劃妥善照顧方式;六、中途失明者成功的生活重建,有助於家庭盡早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七、本研究五位中途失明者,是屬於生活重建成功適應的案例,且其照顧家屬的人格特質良好,故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狀況未必受影響;八、中途失明者不同時期生活狀態,是影響主要照顧家屬情緒歷程的主因;九、現今社群網絡,有助於主要照顧家屬人際關係不受影響;十、本研究中六個家庭之經濟狀況原本即較為優渥,在發生家人成為中途失明者後,其家庭經濟狀況並未受到影響。故照顧家屬者是否受困於經濟壓力,端視該家庭原有經濟狀況而定;十一、照顧家屬能自我覺察,有助於因應負向歷程;十二、照顧家屬向外尋求支援有助於重建正向生活。  探討中途失明者照顧家屬對社會支持的覺知的結論為:一、具價值性的資訊支持,有助於採取正確且適當決定照顧策略;二、具體的實質支持,有助於消除或減緩照顧者的壓力;三、網絡支持有助於照顧者減少孤單感;四、來自受照顧者的情感支持,有助於主要照顧者感受到愛與鼓勵;五、受照顧者、其他親人或陌生人的肯定,都是主要照顧者自尊支持的來源。 本研究亦針對中途失明、主要照顧家屬、外部支持系統提出不同建議,期望對照顧安排、照顧能量提升、以及照顧服務規劃,能有所助益。此外,根據本研究限制,亦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視覺障礙者自我蛻變之敘說探究
    (2021) 蔡富傑; Tsai, Fu-Chieh
    本研究旨在從視覺障礙者的自我敘說,理解其生命歷程中的經驗,通過他個人主觀所敘述的事件、人物、社會環境、文化脈絡等背景對其自我生命轉化產生的意義與影響,以探究其個人自我生成與社會支持。研究者以訪談的方式,蒐集五位視覺障礙者的自我敘說,來回應研究問題,並將文本資料以敘事研究法的整體內容,整理出人物敘事寫真,再與類別內容,做跨研究參與者的經驗,疏理出個中主題連結,兩種結果方式呈現。研究結果以人物敘事寫真呈現,這五位視覺障礙者的個人生命故事,有他/她個人的自我蛻變,以及社會支持環境,我們可以透過閱讀他/她的自我敘事,深刻地認識他/她這一個人,以及他/她生命歷程所揭示的自我經驗,以及個己意義。集結在「先天視覺障礙」的生命敘事,進行跨研究參與者的文本故事之歸納彙整,以類別內容整理視覺障礙者自我蛻變的障礙經驗之意義主題,有四點:一、「學齡前:身體發展與情感依附」;二、「兒童期:認知學業與人際支持」;三、「青年期:障礙接納與自我認同」;四「成年期:職業發展與社會支持」。視覺障礙者的障礙經驗與障礙接納的自我蛻變歷程,有五點描述:一、沒有感知到自己的視覺障礙;二、感知自己的視覺障礙;三、企圖正常化或隱藏自己視障的心理狀態;四、障礙經驗的挫折感與人際退縮;五、障礙接納到自我接納。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三方面的建議供參考,一、視覺障礙者早期經驗;二、視覺障礙者,適應、障礙接納、自我接納;三、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關鍵字:先天視覺障礙、敘說、自我蛻變、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