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學習是為了義務或快樂:儒家文化脈絡下臺灣高中生學習滿足感的雙元取徑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0-03-??) 王秀槐; 林政佑; Hsiou-Huai Wang, Cheng-Yu Lin
    過去許多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的研究皆指出,內在動機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表現以及獲得滿足感的關鍵。然而,研究指出,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國家中,基於盡責的外在動機也是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重要因素。為檢視這項理論上的歧義,本研究針對內、外在動機如何促動學習投入並引發不同滿足感,建構並驗證雙元學習動機的取徑。本研究針對511 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其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學業表現,以及學習滿足感。經由結構方程式進行路徑分析與整體測量模式的配適度檢驗,本研究發現學生具有雙元的學習動機,並擁有兩種不同的心理滿足感。具體而言,基於個人興趣的內在動機需要透過「學習滿足感」預測學習投入,而基於個人盡責的外在動機能直接預測學習投入。無論內在或外在動機,受試者皆會因為學習投入而產生「道德滿足感」。研究結果對瞭解東亞儒家社會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深具價值,本研究也進一步針對家庭與學校教育提出建議。
  • Item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檢視臺灣吸引國際學生策略與學生來臺經驗落差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12-??) 王秀槐; 張珍瑋; Hsiou-Huai Wang; Chen-Wei Chang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對於招募全球人才的理念與實踐進行省思更為重要。本研究以臺灣為個案,以瞭解一個非英語系國家如何採取招募策略以吸引國際學生。臺灣政府相關政策傾向於以全英語授課環境與足夠的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來臺,且期待進一步與國際學生的母國建立或堅固與臺灣之間的政治與外交關係。然而,對國際學生而言,他們來臺灣求學主要是受到學習中文/文化、良好社會環境與未來工作機會等誘因所吸引。本研究透過政策分析、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等方式瞭解在政府政策與學生期待之間產生的落差內涵,並提出藉由重新定位政策、建立國際學生輔導系統、強化臺灣利基等建議,以供未來招募國際學生政策與實踐的實質建議。
  • Item
    問世間「生涯」為何物?臺灣大學生生涯概念原型分析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06-??) 王秀槐; 陳珍德; Hsiu-Huai Wang, Jen-De Chen
    如何建構生涯以「安身立命」,是青年時期的重要核心議題,對生活在西方與華人文化脈絡影響下的現代臺灣青年而言,「生涯」究竟有何涵義?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對於「生涯」一詞所抱持的概念。以「原型分析」為手段,透過200 位大學生的參與,經由生涯詞庫建立、擴展、驗證、分類等階段,釐清「生涯」一詞所呈現的概念與範疇。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大學生之生涯概原型架構,在水平向度上,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兩大體系,「內在」體系包含「定錨」與「修為」、外在體系包含「工作生活」與「家庭生活」,其下又界定出「定向」、「定位」、「選擇」、「信念」、「實力」等基本概念,其下再包含「未來發展」、「個人終極關懷」等15個基本概念與36 個下位概念。在垂直向度上,內在體系為一個五層的概念架構,強調大學生內在的自我探索與知行培養,呈現大學生如何決定生涯方向與如何實踐;外在體系則為一個四層的意義系統,重視個人與外在的社會關係和現實脈絡,代表大學生如何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係。研究發現臺灣大學階段青年的生涯概念內外兼具,涵蓋多元,反映出西方個人主義取向、華人傳統儒家思想,以及現代青年生涯處境的交互影響。
  • Item
    跨越科系的藩籬:我國研究型大學實施前段不分系模式分析與個案大學實施策略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09-??) 王秀槐; 丁艾竹; 蘇愛嵐; Hsiou-Huai Wang; Ai-Chu Ding; Ai-Lan Su
    國際高等教育趨勢顯示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大眾化的議題持續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此一趨勢發展下,大學科系 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高等教育日益重視知識的統整融合,多元適性選擇的呼聲也水漲船高。我國教育當局為因應此一 趨勢,逐步展開「大學前段不分系」的試辦與推廣,近年來亦有部分校系開始實施大學前段不分系措施。針對此一高等教 育領域方興未艾的重大改革,國內相關實徵研究卻仍鳳毛麟角。本研究為彌補此一不足,首先提出大學前段不分系的目的 為協助學生「適性選擇」與「跨領域學習」;再針對國內15所研究型綜合大學實施前段不分系的院系單位,分析其辦理模 式與規劃的課程如何滿足學生適性選擇與跨領域學習需求,歸納出三種分流模式與四類課程規劃;最後針對1所研究型綜合 大學,蒐集學生需求資料與相關修課規定,發現該校學生較傾向於追求跨領域學習; 研究者參考前述辦理模式,提出未來規劃前段不分系措施的建議,期使大學前段不分系改革更能貼近學生需求。
  • Item
    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6-??) 王秀槐; 黃金俊
    近年來有關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的研究已成高等教育領域重要議題,過去研究主題集中在探討學生家庭背景與學習成 就的差異上,少有研究涉及學生科系選擇議題,也鮮少針對不同管道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情況與表現進行貫時性研究。 本研究彙整「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九十二學年度大一新生、九十四學年度大三學生調查、九十五學年度應屆畢業生三次 調查的貫時性資料,針對18,566名九十二學年度年透過「甄選入學」與「分發入學」兩種管道入學的學生,探討其大一時 的科系選擇、大三時的學業投入,以及大四時的學習成果與滿意程度。結果發現:甄選入學者較分發入學者傾向依據內在動 機選擇科系、對科系選擇較為確定;在大學期間也較投入課業;畢業時的學習成果較佳,也對自我與學校環境較為滿意。 這種「擇其所愛、愛其所擇」的現象可以自我決定理論予以詮釋與理解。 此一研究結果為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研究開啟新的視域,並且對多元入學政策深具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