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以康門紐斯教育思想為基礎的國小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9-12-01) 張玉山; 林建志
    本研究以康門紐斯的教育思想為基礎,針對國小生活科技課程,設計一個以創意教 學為本位的教學活動,進行個案的教學實驗,分析教學的成效。本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的 一個班為對象,蒐集資料包括教學評量表、觀察紀錄內容、以及學生作品照片。研究結 果發現,以康門紐斯教育理念為基礎,結合創意教學、科技設計與製作教學,進行活動 設計與教學,可行性很高;所進行教學活動,教學目標達成度也很理想。主要教學效果 包括學生能在實作活動中,認識材料屬性及工具使用;能瞭解飛機飛行的四種受力,及 其對飛行影響等科學原理;能應用類推的創思技術,體現自己的設計構想;能專注地完 成自己的作品,並能為自己的作品做更多額外的裝飾。
  • Item
    結合福祿貝爾遊戲理論與設計理論的國小生活科技創意教學活動設計--跳跳車?跳跳蟲?
    (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雜誌社, 2009-10-01) 張玉山; 周家卉
  • Item
    工藝/生活科技課程標準的實施現況、遭遇困難與修訂方向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4-06-01) 李隆盛; 游光昭; 尤丁玫; 朱益賢; 李建嶠; 邱俊圜; 倪惠玉; 陳玫良
  • 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STS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2004-06-01) 余鑑; 上官百祥; 葉宗青; 王燕超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科學、科技與社會,即所謂STS取向的基本理念,所設計的國中生活科技課程STS教學模式,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並分析此一影響是否因性別而有所差異。研究過程發展出生活科技STS教學六階段模式、運輸科技領域的教學活動、教材,並進行試教,除適度修正教材與教學活動外,並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採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選取台北市大安區與大同區各一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各取四班,兩班為實驗組,兩班為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每週一次,每次兩節課90分鐘,共計八次教學實驗,控制組照平常教學,無實驗處理。本研究以威廉氏創造力測驗中之創造性活動與創造性傾向量表於實驗前、後評量受試者之創造性活動與傾向成績,並以前測資料作為共變數,將所得資料進行二因子多變項共變數統計分析,另以各組學生學習卷宗結果與教師的觀察,作為研究結果之補充說明。實驗結果發現:一、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具有顯著效果。二、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效果,因性別而有差異。
  • Item
    應用數位典藏發展技術史教學模組以提昇高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8-06-01) 余鑑; 楊錦心; 林弘昌; 王燕超; 于瑞珍; 林坤誼; 謝文斌; 黃志燻; 范道明
  • Item
    透過網路化的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培養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研究:總計畫(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07-31) 游光昭; 韓豐年
    本研究的宗旨在設計創新的生活科技課程於網路的學習環境上,並藉此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 經由這些課程後於創造力上的表現情形。本研究所採用的創新課程主要是指目前國際上三種主流的 科技學習型態:問題解決導向、設計導向、及遊戲導向等。因此,本計畫的分工是由總計畫規劃網 路學習環境及各項研究工具,並透過三個子計畫分別執行三個創新課程的設計及實驗。本研究以兩 年為期,第一年的工作重點在於網路學習環境的建立及各創新課程的設計與製作(正在進行的計 畫),第二年則以實驗為主(本年度申請的計畫),目的在探討國小生在網路上學習各創新課程的內 容後對其個人創造力的影響。更具體而言,本整合型計畫的大體目標規劃如下列數點: (一)瞭解國內外加強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的趨勢與課題。 (二)分析不同地區及不同課程設計之間是否有交互作用。 (三)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四)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五)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六)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七)歸納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小學階段實施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教學之參考。
  • Item
    透過網路化的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培養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研究(I):總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07-31) 游光昭; 韓豐年
    本研究的宗旨在設計創新的生活科技課程於網路的學習環境上,並藉此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 經由這些課程後於創造力上的表現情形。本研究所採用的創新課程主要是指目前國際上三種主流的 科技學習型態:問題解決導向、設計導向、及遊戲導向等。因此,本計畫的分工是由總計畫規劃網 路學習環境及各項研究工具,並透過三個子計畫分別執行三個創新課程的設計及實驗。本研究預計 以兩年為期,第一年的工作重點在於網路學習環境的建立及各創新課程的設計與製作,第二年則以 實驗為主,目的在探討國小生在網路上學習各創新課程的內容後對其個人創造力的影響。更具體而 言,本整合型計畫的大體目標規劃如下列數點: 1. 探討國內外加強國小學生創造力之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的趨勢與課題。 2. 探討及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3. 探討及比較不同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課程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4. 探討及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5. 探討及比較不同地區因素對國小學生生活科技認知成就的影響。 6. 分析高創造力學生的網路學習行為。 7. 歸納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小學階段實施網路化生活科技創新教學之參考。
  • Item
    中小學生活科技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工具之研究發展(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11-01) 李隆盛; 游光昭等
  • 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自然環境策略(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方崇雄; 游光昭
  • Item
    從技術取向探討「九年一貫」國中生活科技課程
    (2003-10-25) 陳玫良; 游光昭
    知識社會的時代中,知識成長的速度使得知識的半衰期已大幅縮短,這樣的變動也促使我們對教育重新思考它的教學內涵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從傳統上所注重的「Know what」,到現在的以學生為主體所注重的「Know how」和「Know why」。本文即是針對這樣的觀點,來重新定位「九年一貫」國中階段的生活科技課程,並以技術學習取向來詮釋課程的內涵。本文所界定的技術學習包括:創新的知識、技術的知識、設計與模仿的知識、生產的知識,而其中的技術活動則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獨特性」中,由學生自我的體現及運用直覺、類比、隱喻等原則來處理這一「混沌」的過程。本文所強調的技術取向課程觀,即希望提供教師一個課程運用的模式,以技術的活動特質,進行技術活動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