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言談標記(2011/08-2012/07) 畢永峨言談標記的過往研究成果豐富,此次擬深入探討中文口語中之言談標記,特別是人稱代詞與副詞形成的言談標記與其功能。人稱代詞為非典型之功能詞,副詞亦為非典型之實詞,然而本次研究將把人稱代詞與副詞視為虛詞到實詞這一連續統上較易形成言談標記的兩端代表。本次計畫的目的,是想透過對這兩種不同詞類的研究,能對言談標記的形成有更深入的認識,特別是有關言談標記形成與語法化,詞彙化,習語化(構式化)等概念之關係的理論探討。 近來的理論環繞於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言談標記的形成,對語法化理論有何影響?言談標記與傳統定義的語法化概念不盡符合的最大關鍵在於言談標記的形式是相對自由的。然而言談標記的形成跟語法化的機制類似,即語用推理在語境的運作與高頻使用的效應將語用推理過程規約化。而且傳統語法化的例子與言談標記的形成都是功能擴展的範例。再者,兩類都各有與共現成分習語化(構式化)甚至最終詞彙化的例子。所以,言談標記的研究提供了讓我們進一步釐清語法化與詞彙化理論問題的機會。另外一個問題,即言談標記發生位置與其言談功能是否有對應關係。在句首(左邊)都表達主觀性,而在句末(右邊)都表達交互主觀性嗎?左邊與右邊具有不對稱性,實肇因於語流的先後性,所以先說的(左邊)為說話人導向,而後說的(右邊)為聽話人導向的分佈,是合理的假設。然而,這個理論上的典型,尚須更多的語料來印證,實際情況可能因其他因素使事情比這個假設要複雜。針對人稱代詞,我們會研究它們在變成言談標記的過程中,有無習語化(構式化)的現象。若無,則此過程為廣義的語法化嗎?甚至是狹義的語法化?另一方面,針對具有實詞意義的副詞,我們會檢視其與共現成分(基本上就是其所修飾之動詞或形容詞)的交互運作,形成構式,最終習語化或詞彙化的過程。哪些次類的形容詞與動詞容易與副詞搭配?有無固定的模式與原則?有何音韻及構詞和句法上的特色?另外,針對人稱代詞及副詞,我們也都會檢視言談標記發生位置(句首或句末)及其言談功能(主觀性及交互主觀性)是否有清楚的對應關係? 我們希望透過這份研究,彰顯功能學派的立場,即語意及語法都是動態的。語言使用對語言結構而言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彼此影響,彼此型塑。詞彙跟語法也不是各自為政,它們實為同一連續統之兩端,都是構式,只有複雜度的分別。最後,語言範疇,如詞類的劃分,也不可能黑白分明,詞類的歸屬其實是具有流動性的。Item 口語中高頻詞的語型研究(2005/08-2006/07) 畢永峨本計畫要探討高頻詞在口語中與其他高頻詞結合, 形成語型, 並通過主觀化等語意 演變的機制, 發展出(語型)語意變化, 甚至進而演變成語法化的過程. 在有大量語料的先決條件成熟之下, 斷代語料有利於觀察「進形式」語言演變. 而口 語中的高頻詞是最佳入手點, 因為詞頻與共現與語言結構的演變密切相關. 前人研究已 一再證實高頻詞共現頻繁, 會導致語音, 語用, 語意, 甚至語法上的演變. 本計畫將針對 幾種高頻詞進行調查. 在前人對指示詞語法化研究的基礎上, 我們再檢視其他由指示詞 合成的語型, 並探討其語意是否衍化; 若衍化, 其機制為何? 除卻主觀化, 是否仍有其 他語意演變的機制呈現在這些語型之中? 對不定量詞如「些」, 「點」也將進行同樣的分析. 另外, 還要考察書面語語料, 比較不同語意的勢力消長是否因語用因素而不同. 這個計畫大致依據文獻中所使用的理論架構. 研究方法以使用為本, 語料為本, 並 計算使用次數與頻率, 檢視詞與詞之左右相鄰關係, 檢視同一位置之替換關係, 及檢視 語意共生關係. 這個研究能為有關頻率與共現在語言衍化上之重要性的理論架構提出台灣華語中 的證據, 並透過提倡以語型觀點看待語言使用, 對「語法和詞彙本為一體之兩面」的理論 立場做出具體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