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雙語視覺藝術教師之挑戰與應變(2023) 陳廷瑋; CHEN, TING-WEI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階段於視覺藝術課堂實施雙語教學時,雙語視覺藝術教師面臨的困境因素,透過訪談三位現職中學曾實施雙語教學的視覺藝術教師,採半結構式訪綱,透過訪談及資料蒐集探討雙語視覺藝術教師以雙語授課面臨的挑戰,並從中找出回應挑戰的啟示與因應之道。本研究具體研究發現如下:一、 雙語視覺藝術教師認為雙語教學模式多元且具前瞻性。(一)未來教育趨勢促使視覺藝術教師執行雙語教學。(二)雙語視覺藝術教師對雙語教學理解尚有困惑。(三)課室英文及多模態為視覺藝術雙語課堂的特徵。二、未整合的資訊及語言限制影響雙語視覺藝術教師實施雙語教學。(一)雙語政策如多頭馬車使教師難以遵循。(二)雙語教學資源不足難以持續推行課程。(三)雙語視覺藝術教師個人語言能力限制影響教學效果與學生接受度。三、多方支持及教學增能有助於雙語視覺藝術教師因應教學困境。(一)雙語政策應尊重本土教師並重視教學需求。(二)學校支持與多元系統促進雙語教學成長。(三)教師自我增能及多元教學策略提升雙語教學效果。Item 臺灣藝術教育發展(2014-2021):美育期刊焦點話題之內容與視覺藝術專家觀點之研究(2022) 鍾繼錚; Chung, Chi-Cheng每年按隔月出版的美育,是我國藝術教育推廣之重要通俗刊物。其中,每期之焦點話題,更能作為觀察我國藝術於熱鬧鬥陣下之途徑。本研究之目的,經由梳理刊物其通俗與多元的藝術教育內容,映照在時間巨輪之下的臺灣在地藝術教育發展軌跡,故係以內容分析該刊物自2014年起至2021年之間所累積的230篇焦點話題文章,並輔以策畫引言至多的3位視覺藝術類專家訪談之混合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焦點話題之藝術類別文章組構以「跨領域」25%、「視覺藝術」約21%位居一二;此外,文章所指涉的藝術教育實施範圍以「社會藝術教育」佔比逾57%;又,關鍵字次數累計前十有「舞蹈」、「藝術教育」、「創造力」、「表演藝術」、「音樂」、「課程設計」、「美感教育」、「藝術」、「戲劇顧問」、「戲劇教育」、「美感」等;再者,策劃引言人八成為高等教育教師,反映整體文章質與量兼顧,由專業教育工作者深入淺出帶出所欲傳達之藝術關鍵議題,也同時呼應刊物力行教育推廣之責任。 根據研究結果聚斂,本研究提出建議有三,宜強化訂閱出版追蹤制度,養成國民永續的藝術教育終身觀。倘若藝術教學能融合不同學科或藝術領域的學習共通語言,更能拓展學習個體之視野。最後,藝術是一個能讓人在時空遞嬗之下,具有培養感官省思與獨立思考的哲學性思考之物,因而閱讀藝術,成為反映人們生活與行為的最好方式。期望本研究經由美育焦點話題的歷代景觀之梳理與專家的言談之成果,能作為瞭解臺灣藝術教育發展脈絡之一方。Item 教師專業發展與展示空間之關聯性 -以基隆女中「美感基地」為例(2023) 林禹葳; Lin, Yu-Wei本文欲探討教師專業發展與展示空間之關聯性,以基隆女中「美感基地」作為個案研究,聚焦高中美術教師與校內空間之連結,以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成長連互連模式」(IMPG),作為分析之理論基礎,並以此作為討論。研究者有機會於基隆女中,觀察第一線美術教師們的教學實踐,2013年入校觀課、2016年實習教學,並於2017年教擔任美術代理教師。歷年近距離觀察基隆女中「美感基地」被創建的歷程,同時看見該校美術老師們,持續分享於該空間實踐的可視化成果,研究者因而觀察到此「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間與教師專業發展有著關聯性,並以此個案研究進行分析與討論。基隆女中的「美感基地」十年生成,是校內美術教師由下而上,自主應用的成果,並非單靠計劃、補助或硬體設備的改造而完成。從此個案可看到,空間的完整性需要「人」的參與,美術教師,從一個人出發爾後到一群人的合作,可以了解「教師」在此情境之下更為重要,教師本身的教學理念、背後的起心動念、如何持續嘗試,都是此類創造藝術經驗空間的經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