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變異社會.寄生與共生- 曾新瑩水墨創作論述
    (2023) 曾新瑩; Tseng, Hsin-Yin
    本論文以「變異的社會—寄生與共生」為主要研究與創作探討。筆者觀察變異的社會是指自古以來,原始部落民族從最簡易的單純生活,展演到複雜的社會結構,產生的原始藝術是源自人類的食衣住行上的生活需求所產生的藝術,此種藝術是原始人類生產活動或生活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卻創造了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原始部落何以會製造出如此風貌的藝術作品,其動機出發點為何!這些藝術是筆者繪畫創作靈感來源,想更了解人類的起心動念思考目的何在,在這變異社會的行為裡會呈現何種樣貌,借此將觀察到的感想以繪畫表達出來!本研究分為五大部分:第一章緒論,內容為研究動機、研究內容與研究目的等。第二章為筆者觀察對變異社會的人性反思與大自然的一切生命的寄生、共生現象。第三章透過東西方藝術家作品的象徵性,解讀自我的創作理念與具體的創作技法分析及創作形式表現方法。第四章詮釋筆者作品創作分三系列,分別為(變異社會系列)、(寄生與共生系列)、(大地系列)等,並實踐創作理念並解析作品內涵意義。第五章結論,在繪畫中了解社會的生態環境,強調不論人類社會行為或其他生物的寄生與共生兩者之間與大自然環境的密切互動因果關係。透過筆觸繪畫實踐筆者對自我生命與大自然有更深一層瞭解之間的密切關係。
  • Item
    共生--人與自然的未來之繪畫創作研究
    (2019) 蘇頤涵; Su, I-Han
    高山、大地、海洋、森林、河流、土壤、微風,還有漫山遍野的植物以及在其中奔跑翱翔的動物們,這些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樣貌,早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好久以前便已經存在。而人類剛剛開始出現的時期,也還是跟其他的所有生物一樣,依循著本能在大地上漫步。然而隨著「文明」的出現與發展,人類漸漸形成一種觀點,認為人為萬物之靈。工業革命之後,更是堅定了「人定勝天」的思維,開始肆無忌憚地掠奪大自然中的資源。 隨著環境破壞危及到其他物種的生存—更重要的是同時也危及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許多人開始思考我們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該如何才能達到永續? 許多環保生活的方法被提出,許多環境關懷的觀點引發思考,而筆者以創作者的角度,將自身的觀點化作圖像,帶領觀者共同思考我們對待其他物種的倫理、我們使用資源的方式以及人與自然的未來。 本研究探討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以油畫創作的方式呈現出個人的觀點。藝術實踐過程以生態倫理學為基礎、生物的共生分類為比喻,探究人與自然在不同的共生模式下可能呈現的狀態,並進一步省思人類的未來。 本論文第壹章緒論說明了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第貳章探討生物學中的共生關係、生態倫理學,並從藝術作品分析不同藝術家的生態倫理觀及藝術表現形式;第參章呈現個人的生態倫理觀點及思想脈絡,並以四種不同的共生關係作為假設探討人與自然的未來;第肆章針對本系列油畫創作做內容、形式與技法的分析;第伍章就單件作品個別分析其內涵;第陸章則對本次系列創作研究做總結並給出未來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