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古畫今畫之創作研究
    (2011) 許甄云; Chen-Yun Shu
    在訊息變化快速且重視個體差異的時代,每個人觀看經典古畫時,會產生一份自己獨特的觀感:如批判、戲謔、觸動人心等,這時許多正規的形式開始逐漸的被遊戲、休閒娛樂所取代。而挪用經典成了經典是後現代的最佳再現姿態。本文創作理念部分,先從後現代主義的介紹開始,接著提到諧擬、擬像、挪用等概念,還談到從臨摹到再創作的發展脈絡,說明老東西也能有新感動,以及在電子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來佐證說明挪用經典有理。 而繪畫創作部分,筆者企圖挪用中國古代經典山水畫來重新詮釋,以壓克力的鮮豔色彩及平塗技法再現經典,且不只是單純的風景再現,而是主觀人文風景表達,企圖反映出當代的生活、文化、觀光、消費、價值觀等。看似寫實的畫面,卻是傳達一種當代社會大眾思想觀念的現象與媒介。挪用這種創作方式人人可玩,除了臨摹之外,想對古畫傳達出戲謔、尊重、批判等不同的看法,這都是創作者在創作之前所要思考的問題,並抓緊重點方向來發揮,才能讓「再創作」的作品也很有自己的風格,不會反被古畫牽制住。
  • Item
    超譯繪畫:范嘉恩創作論述
    (2016) 范嘉恩; Fan, Chia-En
    摘要 網路與智慧行動裝置的普及,為人們的交流帶來了便利,也擴大了我們的認識範圍和加速資訊符碼的交換與流通。使用者透過觀看屏幕讀取這個由符碼所構成的世界的一切,同時感官與視覺經驗也逐漸的發生變化。 電子傳媒的出現,一切的影像、符號、聲光,彼此混雜,從無數的視窗與屏幕對著我們噴發,構成一個編碼和運算的擬像世界。世界不斷地速度前進,在內爆之下,電傳科技全面擴展到我們的中央神經系統作為我們意識和感官的延伸。傳媒的革新不僅改變了交流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世界和自身的理解,此外,還會造成其他學門領域的影響與改變。如今,電傳科技與數位擬像大行其道,使筆者好奇的是繪畫又將以何種新的意涵與表現方式做出回應? 在筆者個人的看法下,繪畫藝術不只是作為對現實世界的描寫和機械式的反映,它是一個超譯的過程、是主體將抽象的概念與對世界做出直覺式的領會,並且將之實現出來,作為可被視的綜合能力。主體以感知做為認識外部世界的入口,在認識的過程中,對對象的感知包含著對客體的把握和領會,同時感官自身也會將感知道的外部經驗建立成屬於主體自己獨特的詮釋和理解。因此,描繪不僅僅是單純技術性的技巧展現,相反的,它除了作為我們的工具、更是意識的延伸;以一種流動、混雜、根莖般的姿態,將主體、感官、物質、思想,藉由纏繞、交疊將彼此間的雜揉與交互作用表現出來。超譯繪畫,除了反映當經當今後數位時代的集體精神和處境外,同時也是人與世界所共構的「完形」之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