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喧囂後的寂靜 -- 陳怡伶繪畫創作論述
    (2023) 陳怡伶; Chen, Yi-Ling
    此研究是根據筆者本人,在將近三十年職場喧囂後,尋找內心深處寂靜能量的過程。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面對生命不時的叩問,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希望在繪畫研究以及創作過程當中,能真誠表達內心對繪畫的共鳴及感受,並藉由繪畫,超越文字,將生命淬煉後的體會,以唯美、唯心的理念,確實表現在創作中。不可諱言,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幸福人生,然而越是富庶的生活,越容易感到失落及迷茫。筆者從事市場策略行銷多年,以觀察並運用人類消費行為的各種心理特性,在市場上創下業績的同時,也相對的,對人心產生鄙視,因此常處於矛盾的狀態,進而苦思人性的本質。顯而易見,物質上的滿足,都無法為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人性的貪婪,想要(wants)早已超越需要(needs)。如同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之所以痛苦,都是源自於不斷地需求;他也提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內心的寧靜;更主張唯有透過審美的心靈活動,才能使人暫時脫離痛苦。因此,筆者在研究及創作的過程中, 希望探索生命的意義,發覺物質上的極簡之美、內心的寂靜之能量!本研究報告以人類歷史、美術史、以及思想史為出發點,加上過去數十年來筆者實地探訪歐、美、亞洲各地主要的博物館、美術館的繪畫館藏,整理出內心深受感動的繪畫作品,並輔以時代背景以及畫家生平的研究,探討並且學習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發覺內心平靜的力量,如何在完成創作後,作品能充分的傳達寂靜的氛圍。此研究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別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另外,從心理學、哲學以及美學的觀點,來探討筆者創作的脈絡;接著以筆者的研究心得,作為核心價值,發展創作內容,並將作品加以解析。最後,回顧筆者繪畫的過程,總結令人內心感到寂靜的方法,確定自己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 Item
    蕉林覓境.島嶼溯源-李秀豪水墨創作論述
    (2023) 李秀豪; Lee, Hsiu-Hao
    本論文題目為《蕉林覓境.島嶼溯源》,創作靈感來自福爾摩沙生態島生活上的觀察和體悟,從而在生活中找到逆向思考的趣味,以自然環境的元素來創作和探討現代社會現象,研究體現進而轉化為圖像視覺語言,進入作品創作過程。人類大規模地開發土地和興建道路,使生活在淺山生態系的石虎棲地環境減少並破碎化,致石虎無家可歸,數量銳減,生態失去平衡。而筆者透過不同的思考模式表現在繪畫作品上,以紓發內心情感,也反映描寫當代文明與生態保育的反思。本創作研究主要架構:第一章緒論,首先闡述筆者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步驟,接著說明研究相關方法,還有名詞解釋。第二章生態溯源與覓境保育,在人類與淺山生態系溯源與覓境保育的生存影響關係上進行闡述與反思,並講述逆向思考融入生活的思考角度和模式,創作感知轉化。第三章人文與生態關懷的建構與擴衍,講述生態造境,人文關懷,型式與意象。第四章個人創作作品解析,將創作思維與理念相結合呈現,作品以六個系列解析「遇見精靈」「山海靈力」「小隱隱於野」「世外桃源」「精靈覓境」「生態溯源」,主要針對創作作品的思維、意涵與表現形式、內容、技法進行深入的講述。第五章結論,探討與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心得,以及省思並提出對未來創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