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失焦的視覺:「動」在水墨創作中的表現
    (2012) 林績宇; LIN, Chi-yu
    從悠漫的鄉村社會來到台北都會城市,訊息的接收與理解從悠閒的品味轉變為瞬間的強迫接收。在當代的社會中,科技訊息在電腦與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上可說是以秒速來進行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伴隨著社會心理、審美觀念的變化,這必然會使得藝術形式產生多變。 本創作研究將以「動的表現」為核心,分為三個部份來探討。第一:「萌發及奠基理論思想」,從自身對於自然與社會環境的改變與體現,發掘出創作的契機,並且描述對於動的詮釋與背後的意涵來述說創作面向,最後藉由哲學的分析,以時空思維與循環概念來闡述對「動」的瞭解。第二:「藝術思維分析探討」,經由對「動」這一概念在藝術美感中的呈現,探討藝術家畫面形成的創作理念、思維的建構,並藉由分析藝術家之作品來了解其創作手法。第三:「自我創作理念研究分析」,透過自我創作理念的建立及作品的解析,以敘述失焦的創作觀點。 當一切的心象化為水墨形象的那一刻,心靈的建構便趨於成形,在此過程中自我、本我、感覺、知覺,以及想像的昇華過程,將內在的世界揭示於前,任憑主體即是創作者的自由建構,而建構的作品就是主體精神的凝結與成形化。藝術的內容是情感的體現,並受到情感所支配。面對著瞬息萬變的都市環境,創作者抱持過往經驗所建構出自我對於這都市的感受,透過創作來述說著自我內心的觀感。
  • Item
    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2011) 黃揚凱; Huang, Yang-Kai
    摘要 本論文是筆者經過一段創作過程沉澱之後,嘗試循著一個更為聚焦的觀點做為更進一步的繪畫研究。旨在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係,企圖以對 “ 實相 ” 物質在經過時間介入而不斷改變這個事實的理解去剖析事物更為真實的狀態。嘗試提出一種新的觀看方式,探索繪畫更多面向的延伸與視覺藝術更大的可能性。創作的主要內容以人物為主,呈現人物在時空背景裡的不確定性。試著去論述、表現這個物理實存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變動的空間,存在的每一樣東西每一個片刻都在改變。整個創作主題就是圍繞在這樣的概念在做一個繪畫形式上的演練。 本論文架構分為以下幾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回到藝術史的脈絡,尋找與本創作有關的藝術文件與學理基礎,主要的有立體派(Cubism)、未來主義(Futurism)與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還有幾位表現時間與動態概念的當代藝術家。 第三章:深入本研究的創作理念,以實驗性的手法來尋找研究主題「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的繪畫形式。 第四章:描述創作內容與過程,創作技法與表現形式,媒材的介紹與應用。 第五章:根據筆者個別作品呈現來做為創作內容的演繹,配合圖片加以解說。 第六章:結論,經由研究論文的撰寫與省思,突破思想局限,釐清未來創作方向,希望能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創作領域。 關鍵字:身體、空間、關係、動態、實驗性、繪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