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荷華細語」-生命意象繪畫創作研究(2021) 張立欣; Chang, Lih-Shin本創作研究源於筆者觀察家中庭院荷花池的體悟與反思,在季節的推移、時序的變動下,荷花的生命週而復始的循環輪轉,促使筆者思索生命的本質意義以及如何透過繪畫創作來表現生命意象。因而,本論文將荷花作為對象,以其在生命週期中展現的樣貌為主題,試圖透過文獻學理的疏理與繪畫創作的實踐,建構出完整的創作論述與作品呈現。文獻學理的探究將以荷花生命中展現的外顯現象為基礎,從客觀的理解活動出發,由荷花的生態環境與人文背景切入討論,並逐步探尋其衍生的心智內容是如何將意象具體化。透過分析與討論文學、宗教與繪畫作品中的荷花,來觀看荷花的生命意象是如何在許多不同結構系統中呈現其豐富的樣貌。並且藉由生物學、植物生理學與哲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關於生命的疑問與臆測。 在不斷地摸索與嘗試下,藉由半抽象表現的創作風格,透過平面化、微觀與符號化的表現方式,將荷花於現實世界中呈現的形象轉化為荷花生命力展現的意象。希望藉由繪畫創作的表現,傳達出筆者對於生命本質意義的新視野與想像。Item 水殿清香-東西方藝術的對話(2008) 楊國霖人在各自所屬的區域文化中涵養而成長,並在生活中展現其種種特質,如思考的向度、處世之態度、對物象投射之特殊情感……等,都與區域文化的特性息息相關,就像嬰兒以臍帶自母體吸收養分般,即使經過切割分離,也無法抹滅其與母體曾經緊密依存共生之事實,亦不能劃分那樣血肉相連的至親之情。 筆者自學習藝術以來,雖以油畫、水彩等西方媒材最為擅長與偏好,然內心對中國的水墨藝術始終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這樣的情懷蘊釀轉化成內在創作動機,於是筆者思索著將東西方美學的元素融合為一運用至創作中,在西方媒材的框架中發揚東方藝術之特質。因此,「以慣用的西方媒材表現出東方風味」就成為筆者近來創作時所關切的課題,也試圖從中找尋更多東西方藝術相互對話之可能性。 本研究以「荷花」為創作內容之主軸,不只是源於筆者對其形色、生態的喜愛之情,荷花也是中國畫中常見之主題,以主題的內涵與象徵寓意加強創作整體之中國風味,是為「中法西用」的第一步,且透過主客體交融的心靈感受造境,於創作中體現中國「天人合一」之精神。形式與技巧上則將東西方藝術中各長的表現手法予以融會結合,而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現出來,並與創作之思想、理論交相驗證,在作品中檢視成果。 最終,藉文字分析與記錄本次研究過程,做為現階段個人創作的反省與檢討,以便釐清觀念與肯定自我信念,開展創作生涯新里程!Item 芳池荷風-鄭千荷創作論述(2020) 鄭千荷; Cheng Chian-Ho自古文人雅士皆愛荷,詠荷的詩詞和荷花的繪畫作品不計其數,荷的諧音為 "和"、 "合",因此常被視為吉祥話和百年好合的象徵。「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這是多麼吉祥如意的象徵祝福啊!用來祝福新婚之人,最為貼切。蓮子歷經千秋萬載,蓮花並蒂開花結果,象徵著夫妻和睦、子孫綿延不絕,這樣的形象,怎會不引起人們美好的聯想呢? 筆者在學藝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教授所畫的荷花各有技法和風格,因而吸引筆者想深入探討荷花的繪畫門道,於是在自家庭園開始種植荷花,一年四季時時觀察荷花生態,並在清晨現場速寫荷花,觀察荷花的光影變化,從小嫩芽到卷葉並伸展片片荷裙,小花苞從含苞、半開、盛綻無一不美,這期間吸引蜜蜂紛至沓來忙進忙出採花蜜,蜻蜓點水蝴蝶飛舞,荷花迎風搖曳或颳風下雨各有風姿,甚至花謝了花瓣一片片隨風輕輕飄落也美極了,大自然的生態讓人驚嘆一花一世界啊﹗ 又讀到清初學者車萬育的詩句"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深深感受荷塘風光之美,因而以"芳池荷風"探討荷花相關藝術作為研究和論述。 本論文架構分為五大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名詞解釋。第二章說明荷花的生態與結構及藝術上的表現意涵,詩詞、書法和荷花的美學關係。第三章說明創作形式與內容分析,包含構圖的安排、墨韻的追求、布白的運用、和意境的追求。第四章為創作與作品解析,說明創作的理念、形式與內容。第五章結論總結創作上的省思及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