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鄉愁的形狀—徐薏婷水墨創作論述(2021) 徐薏婷; Hsu, Yi-Ting本文係以筆者大學畢業製作之探討主題「家」至研究所期間探討「鄉愁」之系列作品為對像,試圖以心理學、社會學、風格學等梳理自身創作的脈絡,並嘗試在創作上找到新的作品詮釋方法。第二章,以梳理英文中不同的鄉愁概念開始,試圖釐清筆者所言之鄉愁為何物。接下來則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探索鄉愁在筆者作品中所欲訴說的情感。第三章接著以筆者喜愛之文學、繪畫、電影作品分析、探討其中鄉愁與前述榮格所討論之「情結」議題的關係,以及其對筆者創作本系列作品《鄉愁的形狀》時的影響。在第四章中,筆者首先對於影響自身之鄉愁情緒、創作理念做整理,後續並以三位藝術家之藝術作品之風格與形式,探索自身創作之元素與手法,以及未來可能創作的方向。最後,以三個於筆者生活中對於「鄉愁」主題不同的討論視角,對於本次研究之創作作品做詳盡的分析。Item 離鄉‧返鄉─流動的記憶繪畫創作研究(2018) 鄧丞敦; Deng, Cheng-Dun本論文以「滴‧流」為主題,透過畫面流動的方式表達筆者調動返家的經過,藉由記錄環境表達人去樓空之感,探討生命在每個階段的蛻變與感觸。作品大致可分成三個系列:《滴流》系列是以自身生活經歷訴說回到家鄉的情感;《雨景》系列是以窗戶為元素,透過雨天從窗戶望外看的方式,一種清楚與模糊之間,感受對家鄉思念的記憶;《倒影-家》系列是以家為主,在水面中有樹影交錯,情景交融,利用記憶的模糊與交錯,表達對家人的情感。 藉由壓克力滴流的自動性技法方式塗抹在畫布上,局部再結合油畫,營造別於油畫厚塗之感,既流動又厚實、清楚又模糊、真實又虛幻,探討筆者離家又返家的記憶,既衝突又和諧的矛盾思鄉感受。 本文撰寫分五章,各章節摘要如下:第一章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研究範圍與限制並在名詞解釋中詮釋創作主題「滴‧流」、「倒影-家」及「雨景」。第二章針對個人創作理念論述,探討超現實主義、鄉土寫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以及美感理論創作哲思,對繪畫創作的影響。第三章討論創作者內容與形式,主要的創作媒材與技法。第四章作品說明,透過本章理解創作者觀點與繪畫創作目的。第五章結論中檢討本次創作的心得並對未來創作方向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