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介於中間」與歷史議題─華特‧班雅明《拱廊街計劃》研究(2016) 林秀蓁; Lin, Hsiu-Chen本文根據《拱廊街計劃》(The Arcades Project, Das Passagen-Werk)一書,旨在解析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反歷史主義的視野,探究其「碎片」、「介於中間」等概念。 班雅明認為,習慣處於簡化的歷史脈絡下,易對現實無感。因此,他以碎片摘錄的形式佈排《拱廊街計劃》,並藉由不同碎片組成的「介於中間」,收納歷史、社會、時代下隱藏的部份,還原現代社會和歷史的碎片聚集空間。其目的在於發掘可見歷史縫隙中,為數眾多卻被刪除的歷史;換言之,以此目的視為寫作動機的《拱廊街計劃》,可以說就是眾多「介於中間」之聚合體。 本研究採取抽樣方法,從《拱廊街計劃》中選取四章節深入分析,耙梳「青年藝術風格」、「鐵造建築」、「賭博與賣淫」、「收藏家」等四項主題和班雅明歷史觀點之關聯:憑藉「介於中間」具備的拒絕排除、無法解釋、以及去除功能性等特質,探討班雅明如何藉由十九世紀巴黎的藝術、建築、文學、社會等碎片,呈現「介於中間」的歷史,釋出另一種歷史描述方式,進而析論班雅明面對歷史議題的立場及作法。Item 旅行者心境下的風景畫-陳妙芳風景系列創作論述(2016) 陳妙芳; Chen, Miao-Fung旅行與繪畫是最能激發筆者生命熱情的兩件事,藉由旅行讓人暫時擺脫習性的單調。經由接觸不同的風俗文化及場景,激發出高昂的情緒能量。旅行的美好回憶更能澱積為心靈滋養活化的泉源,而繪畫則是筆者對世界表述、溝通的重要手段。每每完成一幅作品後,總能讓心靈做一番徹底的滌盪洗滌,生命獲得重新啟發的酣暢淋漓感。這兩者之間若即若離、似有似無的關係激起筆者深入研究的動機,是以,以此為題完成此一論文。 筆者首先探究旅行的歷史,試著瞭解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不同時代旅行的方式與目的,及其對藝術發展的影響。筆者藉由美學理論的觀點,探討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與環境地貌對審美意識的影響。並透過研究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的幾位風景繪畫大師的創作理念與技巧,來辯證旅行與繪畫的關係。 此次「風景」的創作主題,則是立意於回顧筆者在不同季節裡孜孜行旅,忘我作畫,自我追尋的初衷;另一方面也藉此展現萬物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景象。筆者將秉持這股熱情,在追尋美的藝術領域中繼續耕耘。 關鍵字: 旅行、繪畫、歷史、風景畫、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