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創意市集主辦單位創意氛圍形塑之研究—以四個創意市集主辦單位為例
    (2009) 李芝瑩; Chih-Ying Lee
    創意市集在台灣掀起一陣風潮,不但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藝文體驗,也將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更給了創作者追求夢想的理由與機會。為了更深入了解台灣創意市集的發展脈絡,本研究聚焦於發起活動的主辦單位,選取四個相異性質、背景的專業團隊進行研究,除了分析他們的個別特色之外,也透過主辦單位的經驗分享,從中尋找形塑活動創意氛圍的要素;同時,也欲透過主辦單位的觀點,為發展陷入瓶頸的台灣創意市集生態尋求新的可能。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選擇四個背景各異的創意市集主辦單位進行研究,分別為:屬於小眾團體的「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團隊、集結各方資源組成非營利組織,目前策劃「西門紅樓創意市集」的台灣藝術市集協會、強調與社區結合,負責策劃「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以及舉辦「一卡皮箱SHOW自己—敦南誠品創意市集」的誠品企業。藉由訪談、觀察和文件資料收集的方式,了解不同主辦單位的辦理特色、經營創意市集的相關實務,並探討主辦單位與政府等其他相關單位合作辦理活動之經驗與看法。在經過近一年的研究歷程後,本研究獲得以下主要研究結果: 一、不同類型之創意市集主辦單位有其不同的發展脈絡與辦理動機。 二、不同類型之創意市集有其相異的活動氛圍。 三、不同類型之創意市集主辦單位有其各自的活動策劃關鍵。 四、不同類型之創意市集主辦單位的團隊精神有其同質性。 五、不同類型之創意市集未來受大環境侷限影響而有發展之限制。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創意市集主辦單位、創意工作者、政府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分別提出具體建議,並分享研究省思,作為檢視與思考的面向。
  • Item
    台灣創意市集生活美學與消費現象之研究:以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創意社群為例
    (2007) 蕭瑀婕
    摘 要 由於後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藝術在台灣當代社會已經漸漸走入普羅大眾之中,成為生活化的藝術,現代人的美學觀念也因而趨漸多元與開放。「創意市集」蔚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活動與消費型態,其生活美學與消費現象,成為創意社群聚集與交流的新場域。 本研究之目的在從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方向,了解「創意市集」的發展脈絡與內涵,解讀參與此活動族群的互動方式、消費觀點,與所呈現的生活美學現象,同時從中窺探後現代社會中藝術創作與展現形式的轉變。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經過前導研究之後,藉由訪談、觀察與文件分析等三種質性研究方法,選定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的創意社群-主辦人、創意工作者與消費者,作為研究個案。 歷經一年的研究期程,本研究综合文獻探討與研究資料的分析發現以下結論:一、 Campo創意社群的背景各異,卻因為共同的信念與特質而聚集在創意市集,殊途的三方有所同歸,小眾族群也得以藉此發聲。二、Campo創意市集的舉辦形式為城市獨特的景觀現象,成為創意社群叢聚的美感部落。三、Campo創意社群之中,創意工作者樂於發表分享,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頻繁,彼此存在著承諾與期許的關係。四、Campo藝術活動與當代藝術相較,從產製者、作品、觀者、主導者與展示形式等層面發現,創意市集呈現了些許藝術形式與創作行為的改變。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創意市集主辦單位、創意工作者、藝術教育與後續研究分別提出具體建議,並分享研究省思,以作為檢視與思考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