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環境議題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行動研究(2012) 黃愷雁本研究為環境議題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行動研究,其目的有三: 一、分析環境議題融入藝術生活課程之內涵; 二、探討大同高中環境議題融入藝術生活課程之實施與成效; 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環境議題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之設計與實施之建議。透過文獻探討分析環境教育、藝術生活課程綱要及環境藝術教育等相關論述後,研究者設計出「藝術家的綠色計畫」、「不可不知的綠色風潮」及「我們的創意伊通街綠計畫」等三個單元,對於研究者任教之高三某班級的四十位學生實施課程及研究,藉由多方資料蒐集分析後,根據目的提出下列研究結果: 一、環境議題融入藝術生活課程之內涵應包含全球性環境議題及環境藝術等多元 內容。 二、環境議題融入藝術生活課程,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配合多元化之教學策略, 能兼顧環境教育課程及藝術創作之教學目標,使課程內容具有相輔相成的效 用。 三、探索體驗的學習活動及創作歷程,可提升學生的藝術人文素養及環境教育的 相關之能,並促進學生對社區環境的認識與互動、培養社區意識及地方感。 四、依據學生學習成果的表現分析,顯示環境議題如數藝術生活課程有其正面的 意義與價值。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與發現,就教學者、課程設計與實施、學校行政及未來研究方向等四個部分提出建議。Item 自然休閒場域的社會藝術教育研究--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例(2014) 邱安笛; Anti-Chiu本研究旨在探討自然休閒場域中的社會藝術教育的施行,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此場域為主研究個案,自然休閒場域藉由文化的推展,藝文活動的舉辦,發揮社會藝術教育之功能。研究者針對園區內林管處的育樂課、作業課以及處長等專案協力者針對園區的歷程、經營與活動進行訪談研究探析,進一步討論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的專案教師與經理進行的教育課程、活動,另一方面也針對園區的遊客參觀體驗後的問卷分析。進而提出對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羅東自然教育中心、自然休閒相關場域、未來研究等三個對象之建議。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一、 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看自然休閒場域的社會意義與價值--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具複合式內涵能提供多元跨域學習的藝術教育場域。 (一) 上位者的開放、遠見的經營視野,再生園區。認為人是文化中重要元素。園區低衝擊、低開發、低商業氣息保有歷史文化遺產發揮永續價值。 (二) 利用森林美學的形式原理構築出自然美的環境,結合公共藝術品。學習日本代代木公園的場域經營氛圍,遵照美學的概念、自然的法則、生物多樣性的想法。 (三) 不僅是自然生態可涵括科學、森林林業歷史、昆蟲、動植物、園藝、建築等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師皆可以跨域學習,與藝術教育連結,共同結合出更出色、創意更能體現園區內涵的課程,共同成長。 二、 從專案協力者對自然休閒場域提供之社會藝術教育規劃--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是讓在地藝術、文化伸展的舞台。 (一) 動態與靜態的多元活動展演,活絡場域,環境氛圍是最佳的舞台空間,讓表演更生動、讓園區充滿生命力。 (二) 展館空間展示了在地藝術家、社區的工藝、藝術,園區是凝結在地情感之平台。 三、 從專案教師看自然休閒場域提供之社會藝術教育的看法與規劃--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的地理優勢、豐富教學資源以及專業團隊之扶持。 (一)地理位置位於羅東市中心內,相較於其他位於高山上的森林遊樂區的自然教育中心,擁有相對優勢的交通位子。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之專案協力者,團隊間的學習夥伴關係,中心讓教師、志工擁有自由彈性的發展空間。 (二)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之專業的行政端與教學端配合,建立完善的教學評量檔案以供下次活動參照。整體分析那個紀錄裡面,會包含1.報名者的資料分析。2.行後會議。3.問卷分析。4.活動整體建議。5.活動花絮、照片統整。 (三)課程與藝術教育作一個結合,也是由於場域的優勢,園區的自然環境是最棒的體驗教室,可以讓學員直接到戶外感官學習,直接引導學員進行美感體驗,利用創作轉化認知的內涵,利用繪畫技巧來記錄自然生態的奧秘,開啟學員利用微觀的視角來看這個生態這個園區進而以宏觀的美學視野看台灣、看世界。 (四)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就是一個優良的典範,因為休閒因多元機能結合而深化其價值,不僅可以帶動宜蘭縣的經濟發展,也可以是帶動環境、藝術相關教育的上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