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 再造太魯閣峽谷的創作研究
    (2010) 呂坤和
    創作研究的意義在於創作實踐可能性之拓展以及創作理論之探索,透過深入探討繪畫技法與學理,試圖以此將創作的領域大為擴展與理解。筆者認為,做為一位台灣的山水畫家,應該用心體會台灣的山林形貌,反應本土自然與在地特色,見證時代的脈動。因此,筆者希望藉由相關文獻理論的梳理探討,充實繪畫創作的美學思維與提升創作技法的研究 本創作研究論文以太魯閣峽谷作為題材,以「如夢之境」為題探討新的山水創作組構與表現的面向。論文共分五章,依序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如夢之境山水境域的再生。第三章:創作如夢之境山水的美學與實踐。第四章: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系列作品解析。第五章:結論。 本論文採用法蘭克福學派中阿多諾的美學理論,以藝術的社會批判功能及「間離」創作手法來論證「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之意涵,並從中國歷代的哲學思想中,汲取道釋思想、空間意識,加以整理、融會,轉化為個人創作上的泉源,藉此深化創作廣度與內涵。反映在筆者以太魯閣峽谷為題材的山林夢幻作品中,探索它在山水創作中的獨創性與地域性,透過個人對當前台灣環境生態的體認與觀察,作為創作研究之切入面向,繼而開展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 新的社會型態促進新的時代氛圍,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必然會有新的感受與新的表現方式;筆者從生活體驗出發,嘗試將藝術的「間離本質」學理與實務探討結合,應用現場寫生進行創作整理的資料,以「如夢之境」四大系列「峽谷美的呈現系列」、「峽谷山河變色系列」、「峽谷超越真實系列」與「峽谷原鄉關懷系列」為創作主軸,將太魯閣峽谷的形貌與生態變化,擷取記錄,再應用各種媒材工具以及水性壓克力顏料、版畫的拓印技法,以壓印、擦拭等手法,進行各種技法的實驗、挪用、混搭與重組。巧妙地記錄出山水景觀的變異,意圖展現太魯閣峽谷如實若幻的夢境,來彰顯藝術的批判功能,讓「夢境」的呈現是以虛假性、擬境、反諷來批判現實。建造屬於自己理想中的「如夢之境」,不僅完成山水繪畫美學與技法的探討,更完成一系列「異在性」特質的山水創作。
  • Item
    夢境-心靈的潛意識探索
    (2006) 劉彥蘭
    夢境--心靈的潛意識探索 中文摘要 當我們身處在如此高度文明資訊爆炸的年代,外來訊息接收的太多,內在的真實反應早已淹沒在陳規、慣例與格式化之中,紀錄夢裡的影像,傾聽內在的聲音並從東西方的觀點來分析夢境,對於創作也理將探求率真與儉樸以反應內在的真實,進而探討內心的本質與潛意識,來發覺真實的自我。 本創作以探求自我潛意識為目的,故以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與有關夢境的繪畫來作為研究目標。並結合個人夢境在夢的精神分析心理學中以佛洛伊德與榮格的學說來做探討。 於本創作論文中,以油畫創作為發展主軸,並配合相關精神理論論述的文獻,探討作品中出現物像的象徵意義。 結論部分唯有更加強精神內涵及人文素養的充實將觸角深及東西方宗教、神話、哲學、文學的領域,才能更加深對夢境的研究,也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與創作。未來計畫能來進行「藝術治療」的教學研究。 關鍵字:夢境、潛意識
  • Item
    尋夢圖誌 —「圓夢」與「童玩.兒戲」系列之創作研究
    (2007) 鄧詩展
    將長久以來對夢境魅力的追求,轉而成為繪畫創作的思想來源。並深入探求自我內在思維,透過夢境與現實所組構的真實世界,進而表達個人的心靈活動、傳達情感為目的,並作為個人創作發展的新嘗試。 本創作論文以作品創作為發展主軸,配合美術史發展中相關夢境繪畫主要的繪畫理論: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以及夢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作為文獻探討,進行作品中夢境與現實所組構的真實世界在思想、美學理論、內容與形式的探討。以此夢境的研究探討為基礎,將夢對個人的價值、對夢幻的追尋與藏於內心對世界的觀感、文化的傳承、人生的憧憬、情感的表露、慾望的追求、末世感的隱憂與思慮等等,將意識與潛意識的思維運作,刻意的、聯想的或是不經意的,透過夢境式的幻象與象徵性的描述予以組合呈現,藉以從中剖析透視夢境心理與現實際遇交織而成的私我體會的真實,顯露潛意識的恐懼與慾望,作為對自我心靈世界的認知與剖析。 【 圓夢 】系列表達的是個人追尋人生夢想、情感依戀及思索人生意義與價值。【童玩.兒戲】系列經由對童年無邪生活的描寫,結合現實世界中相似事物卻隱含不同面向的情境與象徵,藉由夢境的隱喻性作為對現實一種無言的批判,投射出個人內心的思維,成為意念的出口。
  • Item
    「儲夢計畫」-繪畫創作研究
    (2017) 黃文祥; Huang, Wen-Hsiang
    摘要 筆者以存錢筒撲滿這個載體為繪畫創作對象,探討儲蓄的動機,人類的慾 望,與夢想的實現。 慾望與能力,人類的慾望來自於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當能力無法滿足這些慾望的時候,會藉由儲蓄的行為,累積自己的財富,以達到滿足這些慾望,在儲蓄的過程中想像自己的夢想,期待完成夢想的那天到來。 「夢想是人們基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對未來美好願景的構建和希望.一方面, 夢想與現實存在著某種張力狀態,主要表現在:夢想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不滿,夢想,是人指向未來美好的希望,夢想是人的思維對現實的完美想像」 本論文架構分為六個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創作研究的動機及目的在敘述研究方法及範圍。 本創作研究主要以慾望以及夢想兩者來做為主要的創作架構,以筆者的生活環境為出發點,探討儲蓄對筆者繪畫創作的影響,以及筆者將如何用繪畫創作詮釋慾 望與夢想 。 第二章為「創作理論基礎」,研究慾望的產生及儲蓄的行為意涵。 第三章為「創作思想」,分析作品表面之下要傳達的理念。探討儲蓄對筆者 的影響,與筆者思考創作的方式。 第四章為「儲夢計畫系列創作內容、方法、技法與媒材」,以整個系列創 作的角度說明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元素,以及筆者如何使用媒材及技法來將意念轉化為創作。 第五章為「作品解說」,分析筆者儲夢計畫系列之作品理念,共16件作品。 第六章為「結論」,該章將筆者創作之研究成果做一總結及心得,並期望在 將來能有更為精進的突破與表現。 關鍵字:儲蓄、夢想、慾望、
  • Item
    浮生‧若夢─蘇芳儀繪畫創作研究
    (2018) 蘇芳儀; Su, Fang-Yi
      本論文是以「浮生‧若夢」的思想為中心主題,進而區分出夢境、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的有關哲學思想及相關創作系列。哲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曾說:「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工具,而藝術是人間傳達情感的手段。」很多時候我們心裡感受的到,卻未必能用言語說出。筆者希望能將虛無飄渺的意境以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期盼作品可以用它的語言直接訴諸觀者一些更真實的感受。   藉由這個主題,筆者除了想提醒自己要時常檢視自己內心之外,並分享一些哲學思維,對於正在面臨難題及焦慮不安的朋友,可以憑藉自身內心的光芒破除霧霾籠罩的黑暗。作品呈現方式除了透過觀察周遭生活外,另輔以體會個人感受的方式去尋找更多創作靈感,並從分析文獻書籍中去汲取相關知識,探討中西方學術理論,以作為本論文的架構及論述。在實際創作部分,創作材料使用了壓克力及油畫等複合媒材,以各種表現技法作出多元化的呈現,以實驗性的方式決定創作的媒材及技法,進行各種不同的創作研究以決定是否採納該方式進行創作;輔以各種理論觀點:哲學、禪學及美學書籍,探討理論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或以西方藝術史流派探討作品的表現形式,於畫作中加入具有象徵意涵的物件、表現技法或個人情感表達。   本研究探討主題即是「加深對自己的了解」,筆者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除了不斷與自己對話以外,更透過創作,沉澱、認識自己。在此同時,也期許筆者能將創作中的喜悅,透過系列作品傳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