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邊界游移」—呂宗憲繪畫創作研究
    (2022) 呂宗憲; Lu, Tsung-Hsien
    摘要 筆者想藉由平面繪畫的載體提出反思,探討自身所經驗的空間、符號圖像 與平面繪畫的相互連結,透過繪畫特有的空間表現與觀者進行對話。《邊界游 移》系列是源自日常「騎車通勤」的經驗,經過個人情感投射出的心象風景, 透過這些看似熟悉的日常空間,抒發步入社會對未來感到的迷茫,面對自身與 社會的疏離所帶來的思考。 在這些冰冷的符號上人類建立了現代社會的秩序,這些交通符號和空間結 構就像是社會中的常規和既定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些路標指 示如同在盲目生活中的一種依歸,只要遵從交通號誌的指示便可以繼續前行, 生活也是如此,在看不見的力量下我們被迫活出社會想要的樣子,不知不覺中 變的不像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我們都是在自我與社會準則間游移 的人,想要回到一個自己的歸處,卻時常迷失在邊界上。 我們都只是時代洪流下的一粒沙子,並不能憑一己之力改變大環境,唯一 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將自身的心靈從此困境中解脫出來,在面對社會與自我 的拉扯下,要選擇多去傾聽自身的真實聲音,並在現實與理想的兩個端點間找 到平衡,將自身心態調整好與準備充足時,就不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游移狀態, 最後要做的就是認真的感受當下,並勇敢的去面對挑戰。本論文分為五章,分別有緒論、學理基礎、創作理念與實踐、作品解析、 結論。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與過去的創作脈絡。第二章學理基礎以 「繪畫的空間」、「游移的人們」兩章節,從筆者創作的形式、內容去做討 論。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實踐,闡述創作理念與分析創作轉變的思考。第四章作 品解析,將對個別作品進行分析描述和問題討論,最後結論提出筆者對於研究 所階段創作的反思、心得感想與未來展望。關鍵字:繪畫空間、平面化、游移、邊界、疏離
  • Item
    城市旅行的張望—漫遊城市圖像之創作研究
    (2010) 廖云榛; Yun-Cheng Liao
    本創作研究主要表現生活之中的感想,以「人」、「城市」、「大眾運輸系統」三者來作為表現的主要架構,在城市的大環境之下,人在大眾運輸系統空間之中所呈現出來的情緒、表情,常是無感且冷淡的,但在內心深處卻往往有著很複雜瑣碎的思緒與想法,而這樣的思緒,在大眾運輸系統的空間之中,濃縮成一個城市的縮影。在筆者就讀研究所的期間,常需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返,在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中,筆者常有機會可以觀察到各式各樣的人,於是讓筆者想要從零碎的生活片段,找尋線索進而發展成作品。 從表現主義美學作為一開始的論述主軸,以直覺為出發點,發展以自我主體心靈敘述的創作內涵,再擴大至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心境轉換,所呈現的背景是以城市裡的大眾運輸系統作為主要描繪的空間場景,並從藝術與視覺心理學發展出創作的空間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抽絲剝繭發掘可供創作的圖像表達與人文思維,之後以班雅明「漫遊者」的觀點,闡述筆者在創作時所採取的觀察角度,並說明從中發現的趣味與內容,而在形式表達的部份,則選取剪影作為圖像表現的方式,在文本中說明簡影及留白的隱喻運用以及藝術創作中的獨特語法。 在文本最後闡述,從生活中找尋創作來源與主題一直都是筆者所努力的方向,希望在當代生活環境中所得到的感觸與想法,藉著平面繪畫做為媒介,使平時生活的體驗與想法化為實際的作品。在此次的創作作品中,透過剪影、平塗、重組的方式,讓畫面呈現俐落簡約的風格,以大眾運輸系統的空間做為主要場景,使用漫遊者的角度為觀察視點,將漫遊在城市運輸系統間的時光片段剪輯成一幅幅畫面,透過窗景、車廂空間、剪影人物展現城市的另一種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