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視覺藝術中金魚形象之研究——林君芳繪畫創作論述(2021) 林君芳; Lin, Chun-Fang金魚,天生的表象優勢於集體豢養且透過人工培育後,成為流傳千古的觀賞玩物。長久與之共處之下,人類逐漸對其產生不同面向的期待與精神寄託:審美期待和象徵寓意。金魚本是作為觸動視覺官能的娛樂,但經由視覺將其形象滯留於潛意識裡,並對於生活環境的冀望抑或是對未來產生的未知感到不安,因此將心理的意識念想投向金魚,而逐漸形成文化社會中無需文字語言的象徵形象;而至今的科技社會中,因人對科技的展現與視覺官能刺激需求愈趨膨脹,可見金魚的體態逐漸朝向精緻化甚至極端的方向呈現,此現象的發展也讓金魚產生新的意義詮釋;因此時間流逝下,金魚給予人的信息或意義呈現亦不斷的變動與增加。在千年的歷程中,金魚不斷地因人的意識欲求,由內而外的產生不同內涵的體現或直觀解釋,在此載體成形的過程中,是基於何種因素而形成一隻隻嬌小卻海納眾多意識形態的金魚,即是於此次研究探討之方向。第一章闡述筆者與金魚間的連結而產生研究的動機,並梳理出完整的研究目的與方向;第二章針對各式金魚形象的功能探討,藉由符號、圖像和影像等視覺形象,分為物質視覺性、象徵性及意指性三個部份,分析金魚形象的源起和影響;第三章則陳述筆者的創作歷程及文本根據的影響,何以朝向金魚創作中的元素與理念的建構;第四章介紹筆者於〈金魚索麻〉作品的細節內容與思維;最後,總結則將前述的理學文本、社會環境經驗,結合筆者自身對金魚的省思與藝術的踐履,將內容統整歸論並導向於此論文研究之目的。Item 「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應用於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2012) 林戎芳; Jung-Fan Lin本研究旨在應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發展國中視覺藝術之教學活動,以解決學生在升學主義影響下,逐漸對藝術創作失去興趣與主動學習意願,期能提升學習藝術之動機,並激發多元之藝術思考及創新能力。由文獻探討與現行課程進行關聯後,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以研究者任教之八年級兩班共90名學生為對象,實施31週的實驗教學,並評估其教學成效。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藉由「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融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之藝術與人文領域理念不謀 而合,能提升學生學習之興趣,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也 有正面之影響。 二、採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導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能減少學生創作時的挫折感,並提升學生之 美術技巧,進而改善現行教學困境。 三、應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實施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符合青少年時期繪畫發展階段,更能擴展學 習視野,增進學生多元藝術與創新思考能力。 四、透過「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融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獲得學生高度的認同,尤其對視覺藝術與音 樂教學有深刻啟示,改變學生對藝能科學習之看法,並了 解學習藝術的重要性。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教師(四項)、課程設計(四項)及未來 研究方向(三項)分別提出建議。 關鍵詞:康丁斯基、抽象藝術、國中生、視覺藝術、藝術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