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現代風景的觀光轉譯:臺灣日治時期美術作品中的觀光地景與旅遊(2022) 楊杰儒; Yang, Jye-Ru1895年日本治臺後,將明治維新全盤西化的模式移植到臺灣,其中包含工業建設、經濟發展與教育推廣等項目,而觀光旅遊的蓬勃發展亦為其一。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臺灣八景」票選活動,最終選出臺灣八景、二別格與十二勝,這也讓票選出來的觀光景點飛快地進入大眾視野。此外,日殖政府以此種「現代化」為名的大規模開發,致使臺灣快速成長,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轉向現代的工商社會。在這樣背景下的地理景觀,不單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呈現,也是社會文化建構下的產物,成為「現代化」成果最鮮明的時代表徵。新式的地理景觀吸引當時人們的目光,城鄉與階級的差異逐漸打破,在畫家筆下亦出現全然不同的視覺景觀。這間接影響過去純美術創作的藝術家對於風景的形塑、美麗的風光以及現代化建設促使他們從過往學院與畫室風格跳脫出來,開始了追尋風景的寫生創作,因而留下諸多著名的美術作品。本文試圖以日治時期(1895-1945)具觀光地景元素之圖像作為研究對象,以藝術史學的角度出發,並採用相關視覺材料作為輔助。進行整體美術作品研究時,主要以風格分析作為方法,輔以圖像學(Iconography)詮釋其象徵意義。 此外,運用符號學(Semiotics)理論搭配文化研究相關學說,試圖探討作品中地景圖像的符號性,以及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描繪、設計,賦予其特殊的符號性意涵,解析日治時期藝術家與觀光景點之間的連動關係,試圖梳理日治時期藝術家對於觀光景點的定義與表現。透過本研究也冀望促進臺灣美術的新面貌,開拓觀光地景與日治時期新美術發展之間的關係。Item 一八七一福爾摩沙顯影:John Thomson台灣攝影中的風景觀(2009) 劉家琪; Liu, Chia-Chi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活躍於十九世紀中葉的旅行攝影家John Thomson於一八七一年在福爾摩沙內山地界所進行的拍攝活動,其攝影作品中的風景意義探究。本研究首要呈現的是Thomson在目前台灣早期攝影史的研究中,趨於單一化的狹隘研究,例如:著眼於年代斷定或者是地方史的地位,繼之,論述本研究所欲提出的研究路徑,與此一研究取徑所關注的核心價值。 緒論針對本研究的動機、目的與基本問題意識進行概述,勾勒基本論述雛形及問題核心,並且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的關連性討論,此部分主要聚焦於台灣攝影史的相關論研究。從台灣攝影史研究的現況與缺陷,試圖分析其作品中的風景主題,補足目前一般研究中所缺乏的深入詮釋觀點。第一章介紹Thomson生平簡史與其東方行旅的歷程,以史料概述的方式,作為此研究的基礎史料整理,此章節中同時整述 Thomson的攝影風格與十九世紀攝影的關連性。第二章以Thomson旅行札記為研究對象,從他的札記書寫中建構他旅行的地理位置與影像的關連。第三章就本研究所欲援引的研究方法進行討論,將取徑風景研究與文化地理學兩大理路,從旅行的角度分析書寫與影像間產生的敘事性如何反映一位旅行者眼中的台灣風景,並進一步建構台灣風景的多元文化意涵。 研究最終的目的在於整合Thomson1871年的台灣攝影作品之中,其影像風格與十九世紀攝影的聯繫,繼之從旅行札記中的風景敘述觀點,以及風景理論之於其作品的實地分析,建立研究Thomson此段時期攝影影像與文字的詮釋新角度。Item 城市旅行的張望—漫遊城市圖像之創作研究(2010) 廖云榛; Yun-Cheng Liao本創作研究主要表現生活之中的感想,以「人」、「城市」、「大眾運輸系統」三者來作為表現的主要架構,在城市的大環境之下,人在大眾運輸系統空間之中所呈現出來的情緒、表情,常是無感且冷淡的,但在內心深處卻往往有著很複雜瑣碎的思緒與想法,而這樣的思緒,在大眾運輸系統的空間之中,濃縮成一個城市的縮影。在筆者就讀研究所的期間,常需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返,在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中,筆者常有機會可以觀察到各式各樣的人,於是讓筆者想要從零碎的生活片段,找尋線索進而發展成作品。 從表現主義美學作為一開始的論述主軸,以直覺為出發點,發展以自我主體心靈敘述的創作內涵,再擴大至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心境轉換,所呈現的背景是以城市裡的大眾運輸系統作為主要描繪的空間場景,並從藝術與視覺心理學發展出創作的空間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抽絲剝繭發掘可供創作的圖像表達與人文思維,之後以班雅明「漫遊者」的觀點,闡述筆者在創作時所採取的觀察角度,並說明從中發現的趣味與內容,而在形式表達的部份,則選取剪影作為圖像表現的方式,在文本中說明簡影及留白的隱喻運用以及藝術創作中的獨特語法。 在文本最後闡述,從生活中找尋創作來源與主題一直都是筆者所努力的方向,希望在當代生活環境中所得到的感觸與想法,藉著平面繪畫做為媒介,使平時生活的體驗與想法化為實際的作品。在此次的創作作品中,透過剪影、平塗、重組的方式,讓畫面呈現俐落簡約的風格,以大眾運輸系統的空間做為主要場景,使用漫遊者的角度為觀察視點,將漫遊在城市運輸系統間的時光片段剪輯成一幅幅畫面,透過窗景、車廂空間、剪影人物展現城市的另一種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