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無形文化資產振興管理系統之建構─以臺灣布袋戲發展為例(2011) 原來; Yuan, Lai本研究專注於無形文化資產振興問題,係考量到無形文化資產必須延傳至下一代,其保護的動作不應只是消極性的保護與記錄,或做一些教育與宣傳的動作而已,其結果將容易形成「玻璃罩子」形式的表演,而使無形文化資產在現代社會成了「本土的他者」,與社會生活脫節。本研究主張應有積極性的作為,以系統結構觀察整體的文化生態做一完整周延的保護。 本研究先論證傳統的變異性特質,傳統不應拘限於某一時期,傳統也必須與時代俱進;再觀諸臺灣布袋戲發展與傳統變異論證相符,過去黃海岱的創新是現在的傳統,現代的霹靂是未來一百年後的傳統。本研究再論述系統結構的必然性與適用性,從文化生態學和人類學祭祀圈的理論與研究可得知,傳統藝術的產生與發展與社會系統關係密切,例如宗教系統的廟會酬神文化即屬之,本研究以布袋戲為例,論證布袋戲本是與社會系統互動而發展,若要保護或振興也應以系統為之。 振興的思維有動機層次理論與社會系統之生存理論支持,而UNESCO亦有振興的全方位做法,顯見振興一個古蹟或傳統藝術,國際社會的做法並不是「直線」式的補助,而是多方面協助的「系統」作為。 本研究再深入討論臺灣布袋戲的發展,在「布袋戲/民眾」命題下,發現臺灣布袋戲自始都是振興思維,在生存的壓力下力圖振作,乘著新媒體新科技引領潮流之先;但是也從臺灣社會的發展得知,政府的態度、媒體更迭、表演場地的變更,其資源供應結構互不相同,布袋戲也在其間互有消長,逐漸演變成目前略顯疲態的情況。 本研究所採用振興管理系統的架構,係採用Porter的鑽石體系和Kaplan& Norton的策略地圖,此兩者都是現代管理學界與企業界普遍採用的知名管理系統;鑽石體系關注於國家競爭優勢,以大方向探討建立一個國家的產業群聚競爭力所需要的各因素搭配方式;而策略地圖則從平衡計分卡經過實務操作發展而來,策略地圖將公司經營的四個構面緊密串連,達成每個目標項目,整體公司將可獲得實質的成長。 本研究利用鑽石體系分析臺灣布袋戲環境的情況,並根據其系統架構建議應以動態啟動布袋戲鑽石體系,促使活絡表演藝術的生態環境;本研究亦利用策略地圖分析臺灣布袋戲的經營特色與存在的問題,並且根據策略地圖的架構標舉出臺灣布袋戲團經營的各個目標項目,以提供臺灣布袋戲團經營管理的參考。 本研究最具創意之處,即結合鑽石體系和策略地圖使之形成一「振興管理系統」,對布袋戲團而言,鑽石體系是外在環境的分析,而策略地圖則是布袋戲團內部經營管理的分析,兩個系統的整合可以同時顯示布袋戲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與內部經營的情況,政府文化相關單位未來意圖振興布袋戲,以「振興管理系統」觀之,將不能只以直線式思考補助演出和傳承教育而已,應該要以系統的方式同時觀照社會環境各因素,以及和布袋戲團成長相關的因素,再考量系統動態的特性,政府應思考如何加強哪一個因素,可以對其他因素造成漣漪效應,若再同時適加輔導其他因素,則整體的布袋戲生態將有可能振興,活絡,延傳至下一世代。Item 台灣工業遺址活化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2017) 林曉楣; Lin, Hsiao-Mei臺中文創園區自2005年起以公辦公營形式營運,迄今已十二年。本研究以日據時期工業建築舊酒廠的活化經營策略研究出發,探討臺中文創園區從臺灣酒類產業文化資產轉型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再依產業轉型後再利用規畫更名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公部門在經營管理發展策略上所面臨的問題,並探討其與規劃制訂的目標是否契合。本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田野調查法,主要運用Mommaas (2004) 之文創園區經營管理要素的五評估要點仔細探討,並且與以企業模式經營之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公私協力及經營策略兩層面比較其異同。 研究結論指出臺中文創園區當前的經營與發展模式,無論是轉型為臺灣建築,設計及藝術展演中心,以扶持文創、保護文資為目的,或將具有豐富文資價值的製酒工業遺址活化再利用,與當初規劃之目標與定位完全契合。這十二年來,臺中文創園區業已充分發揮文創產業群聚功能,其文創發展的上游角色定位,已確立不疑。 關鍵字:活化、再利用、公私協力、文創產業、工業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