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以聖經觀點探究林布蘭特的宗教繪畫
    (2006) 黃芳梅; Fang-mei Huang
    中文摘要 關鍵詞:聖經觀點、探究、宗教繪畫、宗教改革、林布蘭特、超自然光 本論文旨在了解林布蘭特如何透過神的話語,來傳達他的宗教繪畫。第一章運用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繪畫作品剖析法,從時代環境、畫家本身繪畫作品,以及不同時期畫家同題材的宗教作品比較,作縱橫剖析所需,以闡釋光影大師林布蘭特的宗教畫創作思維與歷程。 第二章從光影中欣賞聖經名畫,由了解《聖經》的背景、啟示和光的種類、光在聖經中的涵義以及聖經中人物畫的表現,企圖找出林布蘭特與眾不同超自然戲劇性光源的不同處。 第三章從文化史的觀點,來推究林布蘭特當時所處的環境背景,尤其關注大時代的宗教改革、宗教教育與社會文化和林布蘭特本身對聖經的探究、宗教信仰、家庭生活以及間接或直接影響到林布蘭特及同題材畫家的宗教作品來比較。目的在於探討思想潮流與林布蘭特創作理念的淵源關係,進而了解到林布蘭特的宗教思維及創作風格的形成。 第四章從林布蘭特的繪畫思想、畫風及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探討林布蘭特得之於聖經的啟示,用不同的媒材具體地實踐於畫面的表現,從中了解這位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畫家心靈世界,進而發現林布蘭特如何由黑暗中去取得超自然光的神奇力量,並藉由作品分析中找到聖經相關章節的真諦。 第五章結論中發現由於宗教的力量,林布蘭特嚮往主的榮光,將內心世界透過彩筆親自參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救恩。他不為社會環境所屈服,仍繼續創作自己喜歡的宗教繪畫,傳播神的慈愛與光輝,成為舉世聞名的光影畫家。
  • Item
    林布蘭特寫實風格之研究(Rembrandt Harmensz van rhijn, 1606-1669)
    鄧治平; Deng, Zhi-Ping
    林布蘭特的繪畫特質在美術史上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互見。他的繪畫風格在 晚年的時侯就已經遭致古典主義者的批評;古典主義的評論家均一致認為 林布蘭特只是一位善於模仿自然的畫家,同時批評他的繪畫缺少理想美、 畫面過於黑暗而且缺乏完整性。然而古典主義評論家眼中的這些缺陷,諸 如:畫中寫實成份的強調、獨特的明暗法以及未完成的繪畫風格等等,也 正充分地顯露出林布蘭特勇於突破前人窠臼的創造力本質。林布蘭特在形 成他獨特風格的過程中,除了個人的氣質、天賦以及對於形式的敏銳感受 之外,對於繪畫表現傳統的深入理解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因素。以本 論文的觀點而言,林布蘭特繪畫的基本精神一直是致力於人物真實情感的 具現;早年的林布蘭特著重在人物動態、表情與情緒之間的互動關係,因 此大多選擇能表現人物激情的主題,同時以巴洛克騷動不安的形式來詮釋 他的作品。本論文的前半部便是藉由描述、分析與比較的方式來探討林布 蘭特繪畫中的寫實成份,並以此凸顯出林布蘭特對於傳統的吸收以及他個 人的獨到之處。許多學者有鑒於林布蘭特晚年不良的社會與人際關係,而 將冕年的林布蘭特視為他的退縮時期,同時認這也正是林布蘭特晚年繪畫 風轉變的主因。然而導致林布蘭特繪畫風格轉變的原因,與其說是外在的 環境因素,倒不如說是由於林布蘭特追求不同的繪畫表現目的所致。因為 由一六五○年代開始,林布蘭特在繪畫技巧上逐漸的顯現出他對於油畫此 一媒材之特性的高度興趣,並且發展出與提香極為類似的美學價值。此外 由表現的題材上也可以明顯的看出,晚年的林布蘭特已經捨棄了以身體的 反應來暗示人物情感的作法;而致力於人物內在情感與思緒的刻劃,並且 經常以人類面臨重大抉擇時的兩難處境為表現的主題;同時人物深沉的情 感與思緒也導致了動態上的節制。由於上訴的種種因素使得林布蘭特在形 式的構成,以及詮釋的方式上也跟著產生了埋大轉變。因此論文的後半部 則試圖先就林布蘭特與提香在繪畫媒材表現上的關係加以探討;然後以晚 年的代表性作品說明林布蘭特如何藉由純粹的造形元素來詮釋畫中真實的 人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