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玄石幻影—陳昀翊水墨創作論述
    (2021) 陳昀翊; Chen, Yun-Yi
    在這個世代中,人類生活在都市中,有如囹圄中的動物,很少有機會可以回歸大自然,山水對於我們是很遙遠的,甚至比網路世界還要更虛擬,筆者深陷在這個沒有自然的監獄。對於筆者來說山水畫是一個精神寄託的地方,卻也是一個不現實的幻影。筆者將自身感受利用創作表現,將山水畫的不現實感呈現出來,訴說當代人與自然的距離與反思。筆者研究所的創作母題為「玄石」,在這個母題下分出四個子題,分別為「朱色」、「青色」、「末日」、「靈獸」等系列。「朱色」時期中,表達剛進研究所在找尋個人創作風格和山石的本質性,一切都毫無線索的感受,創作模式主要以逆思考法、幾何化、簡化為主「青色」時期中,主要以找到方向的開闊心情做描寫,將山水令人暢神的感受表現出來,創作模式以媒材異質交叉使用、平面化為主,顏色上多於朱色時期的呈現,以青、綠、金為主要用色,在「末日」時期,表現心中的陰鬱情緒,加入筆者對於末日的想像,創作模式將前兩個系列的技法做交叉運用,「靈獸」系列是筆者將想像的幻獸放入到畫面中。前述每一種系列都在訴說著筆者對於山水中令人鬱悶、暢神、陰鬱、虛幻的特色,如同網路世界,我們在網路上所得到的感覺也是多面向的,如同社會,令年輕世代期待、失望、無感。本研究中第一章是筆者對於山水畫的看法以及創作希望達到的目的;第二章則是將山水中的精神性與本質性作一個探討與研究,古人是如何在創作中提煉出畫論論點,其中的體悟在現代中可以視為直觀性,而直觀性中的心理活動是如何,進而轉化成畫面中的幻象,並提出四位藝術家是以圖像學分析法,探討其作品以及對筆者的影響;第三章以「玄石幻影」進行創作的解析與模式的分析,並分解創作步驟;第四章則是將創作作品做出個別的論述;第五章結語則是研究的成果與未來展望。
  • Item
    「寂靜之域」創作研究
    (2008) 林維新
    「寂靜之域」創作研究 筆者選擇了以水彩和油畫為創作媒材,以風景畫和靜物畫為創作題材,以具象寫實為表現形式,創作出一系列「寂靜之域」系列的作品,並透過描繪老舊公寓和靜物的同時,展現出創作技巧背後的意象,表達自身的情感。 在論文裡,除了研究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研究範圍和限制的陳述之外,對於美術史裡風景繪畫的畫家也研讀分析,在創作的同時,藉由研讀美術史來提升自我對於歷史上相關題材創作者的認識,並研究浪漫主義裡「崇高美學」的哲學思想,使作品有形而上的的發展點,再加上使用寫生與繪圖軟體的分析整理對顏色做進一步的認識與探索,以求在作品裡展現筆者想表達的寂靜,之後再以作品的內容、形式、技法分析做形而下的論述,最後以個別作品的創作構思與安排、過程和創作理念,作為總結。 期望以此創作研究能將理念與技巧融合,並透過藝術的實踐,創作出筆者心象企圖表達的意境與思維,在人類追求美的無盡時間裡,留下一個美麗的角落。
  • Item
    船的國度-水彩繪畫的創作研究
    (2016) 張家龍; Chang, Chia-Lung
    摘要 繪畫記錄的圖像史獻早於文字記載的出現,不僅是人類的本能,更未曾因語言、文字、種族等等外在因素的差別,而隔閡了觀看者去感受、接收創作者的靈感謬思。對於身為繪畫創作者而言,對圖像的敏感性,去思索畫面用色配置,繪畫層的堆疊經過,再至創作者的筆觸情緒傳遞,皆是圖像繪畫創作者修煉養成過程中,必須經過扎實的訓練,才能精準地利用畫作去表達以作為個人語彙。 本研究除了討論船景繪畫創作圖像中色彩、大氣氛圍的表現,將更進一步的探研於水彩繪畫中作者如何「借景寄情」,如何於作品中隱晦的寄託關於創作者個人主觀的情感脈動。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創作研究題材的選擇和媒材選擇之動機、目的,再敘述研究範圍及方法。第二章為「學理基礎與文獻資料探討」,以色彩學觀念探究歷代西洋美術史與近現代的船景畫家作品中所欲表達的內涵。第三章為「創作理念」,進一步分析筆者船景繪畫作品裡的意向與心境關係關係的連結,探討畫作背後的情感思想,藉以深入了解環境、社會背景對於藝術家創作所產生的面貌影響。第四章為「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介紹筆者在《船的國度》系列作品的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第五章為「作品解說」,該章節以整個系列創作的角度說明作品中的創作理念與想法,分別陳述每件作品之故事背景,再逐一分析每件作品之構圖、色彩和技巧。第六章為「結論」,對本階段的研究作一總結與心得感想與未來展望。
  • Item
    秋痕–生命的體驗與領悟創作研究
    (2020) 馬文坪; Ma, Wen-Ping
    生活於水泥叢林的現代人,習慣於都市的公寓等集合式住宅生活,高度的生活品質卻無法提高生活的素質,忙碌的生活又無暇常常接觸大自然,欣賞如畫的風景,如果能在客廳掛一幅風景畫,把賞心悅目的大自然引入室內,不但滋潤身心,且可美化環境…。這是有品味的人文素養,也是廣義的藝術素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是收穫的季節,美麗的「金秋」也是文人畫家筆下的素材,「一葉知秋」、「一雨成秋」都是大自然向世人報告秋的來臨。筆者以「秋痕–生命的體驗與領悟」為創作研究,以「杭州三西」–西湖、西泠和西溪濕地的秋景為研究對象,杭州的秋,色彩豐富,杏黃、楓紅、蘆白…,筆者偏愛以較低調的蘆葦及殘荷為主來表現,「蘆葦,風吹不折;荷,出淤泥而不染」,均象徵君子的品德及操守。透過植物圖像的意涵,利用線條、色彩和形態來表達個人無可言喻的情感。 主題《秋痕》表達對自然的關懷、對時序的敏感、對生活的意趣和對生命的反思。《秋痕》分「蘆葦篇」和「殘荷篇」二大系列,皆係筆者透過鏡頭獵取,紀錄彙整,在創作時,以主觀意識情緒進入當時情境神遊,猶如身歷其境,以期追求視覺、精神和意境的融合。並探究學理基礎,研究各相關藝術家,彙集整理,闡述筆者創作理念、內容、形式和心得。運用不同的技法和媒材層層架構,透過半具象、抽象和自動性表現技法,期使作品更合乎筆者心中所欲表達對秋的感受,紀念這一段不期而遇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