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啟蒙批判: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啟蒙的辯證法》研究(2023) 魏子淇; Wei, Tzu-Chi本研究旨在捕捉《啟蒙的辯證法》一書中,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批判啟蒙的方式,它包含三個層次:思考課題、思考模態和思考策略。本文以此觀察重點,透過三個章節,對《啟蒙的辯證法》中三篇文章進行考察。〈啟蒙失效〉對應的是〈啟蒙的概念〉(Begriff der Aufklärung)一章,筆者用六個議題論證「啟蒙批判」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的主要課題,進而發現兩位作者在書寫上採取相對於體系化的方式,和他們批評啟蒙創造了一個被概念控制的世界有關;〈主體失敗〉探討了〈附論一:奧德修斯,或神話與啟蒙〉(Exkurs I: Odysseus oder Mythos und Aufklärung)中,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把奧德修斯當作主體的原型,從主體的經驗指出文明過程的野蠻。從而發現他們另一種批判啟蒙的視角和方式;〈啟蒙的文化後果〉是針對〈文化工業: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Kulturindustrie: Aufklärung als Massenbetrug)的分析,文本顯示他們藉助文化工業,延續對啟蒙宰制力量的批評。在論述方面,則透過並置兩種意義,使它們相互否定、相互確證,維持批判性。這種方式在前兩篇文章是透過神話和啟蒙,這邊則透過藝術作品和文化工業。經研究發現,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批判啟蒙就是從「內容」和「型態」兩個方面發動攻擊的,也就是一邊在內容上回溯整個哲學史的發展,一一指出其中的非理性;一邊在書寫型態上直接瓦解過去文化知識的同一體系。Item 自慢活-瞬光掠影 生活型態燈具創作設計研究(2013) 廖嘉琪; liaw,jia-chyi在全球性的市場競爭中,網路普及全球訊息結構平面化,進而改變資本主義區域移動,脫離舊有認知傳統束縛,造成文化全球化,在這場激烈全球化資本主義市場競奪中,文化的地方標記獲得新經濟生態優勢。當地理經濟因素都被克服之後,文化的時代也因此逐漸抬頭。 本創作研究追根溯源,尋找東西方全球化的起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根據美國學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所提「大分流」現象是東西方歷史一個關鍵分流點。從歷史文獻裡看到18世紀起,西方如何影響中產階級生活形態至今,而東方晚明的文人消費心態,跟現今台灣當下消費心態及生活心態,又有某些相似處。於文獻探討當代生活形態分析研究,梳理西方18世紀後之生活形態歷史起源,及世界出現文化運動名稱解析,乃影響後續發展至現代自慢活生活型態發生,產生當代文化在地化設計改變和材料運用。本研究以具國際代表性2013國際米蘭傢具展,之國際燈具產品個案分析,探討目前全球化下國際材料運用趨勢。在延伸創作表現的理念與創作,以東方深層普世文化價值,融入在地特有材質與符號加值於文化在地化設計產品,設計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用品,用以符合全球化製程量產工藝,創造文化產品更高價值。並以明朝物誌銘為典範,中國古典詩詞為精神做發展。反應當下生活形態的生活模式使用燈具為發展,應用現代科技搭配台灣在地特有材質設計文創商品,作為自慢活燈具發展骨架。 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自慢活是一種帶有宿命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悠閒用創意過生活。自慢生活於社會階層主流中,有意識的隨波逐流,卻對自己的專業及其人生價值觀,相當自省的從容與自信。融入生活工藝的美學精神,在工藝設計產品中注入積極、愉快、正面的思考,展現自慢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