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自然‧人文‧多元文化:並陳與融合的水墨畫創作研究(2011) 黃淑卿; Huang Shu-Ching本研究在內容上由台灣在地背景為多元文化的書寫內涵,以綜合媒材的並陳與融合為技法,形式上以意象組構的手法,水印木版肌理為畫作主要形式與骨架,來呈現當代水墨畫創作中,自然生態與人文關懷及多元文化共融的議題,以「百囀千聲隨意移」之觀念,作為鳥類自由置放及媒材形式多面相的思考,各章節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從中國文化裡花鳥繪畫美學的涉探開始,論及花鳥與中國文化的千年戀結,鳥類繪畫中象徵的引藉及花鳥畫裡的社會性文化。在創作上,舉台灣當代以論述為主的藝評家的藝術觀點、及以自然生態與人文關懷為議題之現代水墨畫創作為參照,原住民圖像方面則以陳奇祿、日治時期及當代藝術家所蒐羅描繪及創作的原民圖像為參考。 第三章:體現水墨創作者與主體文化、當代藝術和生活間的交融、搓揉與周旋,如何能在冥渺雜沓的現代藝術風格走向中,尋得一條書寫文化多元並融與媒材綜合融揉的行徑。筆者向民間及原住民藝術取經,轉譯世俗文化中的象徵符碼,援引常民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圖像,應用於彩墨作品的背景中。敘述原住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自覺、原漢藝術的共融與昇華、部落藝術的形式風格特徵等,進而促成多元文化並陳與融合的創作內涵。 第四章:書寫以意象組構為形式的繪畫風格理解,融入民俗生活符號,舉例圖騰式的水墨創作的他山之石,飛羽符號與原住民圖騰符號的利用,來論述圖像符號在意象組構水墨創作中的指涉。在水墨畫與多元媒材共融的創作形式中,說明水印木版、膠彩和金箔等綜合媒材與水墨畫間的並陳與融合。 第五章:以創作歷程中的形式主題為內容,依序說明個人創作意象的思維與內涵,包含轉換與再現、鳥鳴不已的生命關懷、百囀千聲隨意移的自在、生發與榮枯的象徵與對比。探討個人意象組構式繪畫、虛與實、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留白美學、間讓互揖的鬆緊形式及個人繪畫符號中,台灣鄉土鳥類的選擇與地方特色的表現。用水印木版轉介自然界、廟宇建築雕刻,原住民木雕等肌理的質感,來形塑另類的形式之美,及探討木版肌理在水墨畫中的解構思維,期盼「水墨不依恃濃淡渲染也可以氣象萬千,版畫除卻刻痕清晰外也能飄然靈動」。 第六章:解析創作的四大主要內容: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民間文化藝術、部落物質文化,及原生意象與族群文化,並個別分析「百囀千聲隨意移」及「原生意象」代表作品之創作緣由與內容。 第七章:在結論中,就整個創作論述依創作理念、內容、元素、形式與技法作一總結性的歸納,透過水印木版與彩墨間至真至合的實驗創作,恣意灑脫的筆迴旋在繁點聚攢的天地間,酣暢淋漓的墨色與文理斑斑的版印,組構出新的視界,在融匯多元文化的藝術領域中,營造鳥鳴珠箔、群花自落的境界。Item 駝鈴聲響—文化融合的水墨創作研究(2020) 彭梅香; Peng, Mei-Hsiang多年前的異鄉學習之旅,在絲路虛幻時空般沙漠中,再度體現天地人合一般的習畫初心,在風沙中駱駝群叮叮噹噹的駝鈴聲單調而純美,孤寂又永恆,穿越了世代,帶領筆者追尋藝術創作的文化融合之旅。看著那黃金般沙漠中的綠洲,宛如盛唐時最輝煌的壯年歲月,如同人們最美好、最精華的時期,筆者努力地透過繪畫述說屬於自已的故事,陳述心境,用畫及時光串聯出黃金年代,嘗試以水墨藝術創作融合文化。 筆者經過比較研究中、西藝術家在駱駝及金箔、燒箔等各種元素的表現型態與意涵,納入原住民藝術美學與精神,從駱駝及絲路歷史時空及文化融合,做為個人創作的實踐。並融入臺灣歷史與異國學習的發展,選擇以駱駝及拼板舟代表時間和空間的穿透性,及視覺符號的象徵,以傳承傳統水墨精神、新的創作媒材與表現技法,表達筆者內心感受及傳達創作夢想。也就是想要透過象徵性的表現技法,結合金、銀、銅、宣紙材料,及東方礦物顏料、植物顏料來呈現創作。並在不同領域上研究與創新,臺灣是一塊寶地,希望將臺灣的文化及目前所擁有的資產留給下一代,讓豐富的臺灣文化資產及藝術產業能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