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禪 與 道 對 20世紀抽象畫的影響--兼論研究者的體驗與表現
    (2013) Sagar Talekar 德卡
    緒論聚焦於東西方觀點下的禪與道,對其哲學及其對東西方藝術的影響進行相關文獻探究。縱然許多東西方藝術家的創作觀均深受禪與道的思想影響,將二者相互聯結的相關文獻卻極為不足。關於本研究的重要文獻均在此被詳盡地檢視。 第二章研究背景建構在二十世紀受禪與道的哲學觀影響的藝術家,他們對於呈現物質的外在表象不感興趣,而關注於其內在精神性,此即無限的中心。因之,本章在西方部分研究西方藝術家的涉入與觀點,東方部分則僅限於台灣及印度的藝術作品之探究。 第三章重要性與預期結果主要焦注於禪與道的多樣色彩及抽象形式,例如:円相(Ensoえんそう日文音譯)、陰陽、圓、三角形、四方形 及螺旋或拙火(Kundalini梵文)。因此,本章透過不同藝術家作品的線條、書法、色彩、技法及風格來建構其所受到的禪與道之哲學性影響。 第四章是以我個人的藝術經驗、禪與道的內涵及二十世紀抽象藝術家的影響作為基礎。我的藝術學養師承自蘇憲法及蕭瓊瑞二位教授,而集體潛意識此傳承自全人類的原型及來自情感、內在行為的象徵型態引領我向更高境界,而更深層的抽象藝術創作則受到禪與道的哲學觀激發。 第五章主要為對此研究的分析探討。二十世紀美國的藝術家研究書法的筆畫,透過聚焦於禪與道常見的書法作品及直接行動,而走向通往抽象繪畫的路徑。美國藝術家不自限於本身的文化而積極行動,於此期間,書道即為啟發為數不少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靈感源頭。 日本藝術與禪宗居主要影響性地位,肇因於美國的政治及經濟在歷史因素上與日本緊緊相繫,而中國或印度則相對影響性低。特別是歐洲藝術家多受此哲學觀激發,他們的作品構成仰賴瞬間偶然與隨機性,或即興式的手法,以期達到自過去經驗、學院式的窠臼及想像力受意識控制的限制中全然解脫。 二十世紀的眾多抽象藝術其根源是精神性的, 而其ㄧ則包含了神智學運動, 可從本章比較東方性靈系統的許多技法,到比較禪與道的不同冥思技法得知。 結論歸結於禪的無色相與道的放空,因此本研究聚焦於哲學觀的比較與畫作研究觀點而非宗教性的觀點。
  • Item
    民間繪畫的警世寓言「瞋癡愛慾」–欒興美水墨創作論述
    (2020) 欒興美; Luan, Shing-Meei
    首先為何是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生猛有力,簡單質樸真誠有趣,引發筆者藉此特質來創作的動機。而「粗野」的民間藝術好在哪裡?本文中提出論點來佐證民間藝術的價值。 其中民間藝術的表現種類多元,展現出人們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敬與對生命的期望。婚喪喜慶、廟會活動等民間藝術可以說是最直接人類精神表現之一,文中將探討民間藝術中的美學與「拙」等特質。 其次,民間藝術中的警世寓意功能是什麼?文中分析民間藝術的類別特色及如何傳達警世教化意義。 民間藝術透過神話傳說、戲曲情節等教化民眾,除了審美的意義外,隱惡揚善讓民眾觀圖知義領略倫理道德之感化。此外,我們在民間信仰中看到許多有趣的藝術表現,例如有裝飾意味濃厚的花鳥樹石、象徵吉祥納福的圖騰、忠孝節義教化人民功能的圖像,都展現強烈的生命意志。 最後如何實踐水墨創作?透過宗教思想及民間藝術特質,說明嘗試在水墨創作中建立風格的方法。 筆者在水墨創作過程中,深深被民間藝術散發出活潑自由的生命力所感動,期望能透過這樣的形式詮釋佛教「瞋痴愛慾」的警世寓言。其中題材以民間故事、歷史人物、或經典奇書為例子,融入佛教「因果論」的概念及自己的想像,在固有的故事上重新詮釋,形塑自己對生命感動的繪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