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獨舞.敘勢—何淑貞水墨創作論述(2022) 何淑貞; Ho, Shu-Chen舞蹈是一種「時空藝術」,在節拍與韻律表現的動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力」,力量在活動創造了空間美,打破身體的界線,讓流暢的動作傳達了點、線、面的影像,舞蹈利用身體傳達了充滿幻想的空間,與繪畫的視覺裝飾性相同,有著線條、塊面的空間佈局。獨舞姿態的凝結空間表現在「表情藝術」 中產生了動態的感染力,實現了圖案在平面上無法達到的運動趨勢,就像任何藝術一樣,透過感知表現著人類的種種情感特徵,也就是「內在聲音」,它傳達了一種概念 (conception),是感情、情緒還有其他屬於主觀藝術經驗的形成和消逝的概念,也是對於生存經驗與內在感受的表徵。本研究分為六大部分:第一章緒論,內容為研究動機、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自我觀想的身心關係,從生命觀注、身體自覺到意境的聯想。第三章從獨舞的生命動勢、舞蹈心理特質到視覺感染力的描寫。第四章創作與實踐,透過理念思維和形式技法說明。第五章作品解析,從整體創作到個別分析。第六章結論從回顧與展望來激發自我成長的方向。從《共存》、《存有.空間》《流放.泰詩》三個系列,由獨舞精神性出發,探討身體動勢與敘事的創作,總計完成37件作品,期許在創作實踐上有更多表現的存在價值。Item 壓解與消散—簡志剛生命議題創作探討(2014) 簡志剛; Chien Chih-Kang生命是否是平等的?是否有價值?又是否生命的存在有任何的意義? 在生活當中總用本位、自我的角度去看待任何事物,從小在都市生活的我,對於水泥建築中常見到的所謂動之物多是螞蟻、蟑螂、老鼠等所謂「害蟲」,捏死一隻螞蟻或發現一群螞蟻而大肆殺戮時並不會連結起關於生命這個議題,也不會在心理有任何起伏,看到蚊子停於牆面,大部分的人也是伺機將其打死,毫不考慮的。打中後心中只是單純而完全的喜悅快感,甚至就將屍體一直留在牆面,毫不在意與理會,好似牠不曾存在或比無生命的物質更加沒有價值意義,我曾於住家門口看見一隻被車子輾死的老鼠,眼見牠從飽滿但變形扭曲的軀體狀態漸變為乾癟而重疊到後期變成如紙片一般只剩下薄薄一片外在形樣,最終形體與厚度皆消散至完全不見。 那段期間我開始時是以噁心與懼怕的心情經過,而隨時間演進,除了對其物質狀態改變感到好奇之外,也開始對生命價值存在的意義和人性與社會結構問題進一步思索。 原本創作動機起點是觀察到被輾扁動物及新聞所示之社會價值的種種個體現象等,後續進一步思考延伸到了萬事萬物的普遍現象,而我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事實攤於眼前,迴盪在我的腦中,所感興趣的、想要探討的不單是對人性的批判,更是對實存現象的理性提問,作品就如發佈一個真實的假消息,展現一個經營造的事實,在發聲的同時、創作的過程裡,自然的透露出創作者從主題選擇、想像擬態及著手實作所歷經的思考波折和理路轉變。 關鍵字: 壓解、消散、存在、生命、擬態、水墨創作Item 異空間‧存有─楊宛真水墨創作論述(2020) 楊宛真; Yang, Wan-Jen七彩魚體色豐富帶有條紋或點狀的構成,身上的漸層條紋更是引人注目,柔軟曲折卻又剛毅有力,勾起筆者描繪興趣。七彩魚是美與堅強的象徵,筆者以七彩魚自許希望以獨特的身姿生存於都市。在都市的生存空間裡,我們時常由自身角度看社會,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混淆、失衡,個體在群體社會中忽隱忽現地存有,並在聲光色彩中載浮載沉。因此筆者化身為美麗的七彩魚生存於繁複的都市空間,討論社會性空間在作品中的意義,探討忙碌生活中的角色切換與都市空間密切的關係,以及透過繪畫抒發生活壓力,試圖從社會學與存在現象學做為分析依據,試探都市空間對創作者的影響。 筆者透過水墨創作宣洩「不連續性」之矛盾與艱難,不管是魚身上的彩色條紋,還是空間性的阻隔,皆體會角色切換之不連續性、被打斷的感受。從抽象感性空間轉進寫實理性的水族箱空間,一個藉由玻璃及水而達不連續性之介面,發現光 線的遊戲,連動影響個體與環境的互動,形成空間並置,這等物理現象既符合現實描繪,也符合不連續性之美,未曾想透過不同的介面,也能聚集各種影像在空間中,與個體互相輝映。本創作研究分五章進行,第一章緒論說明筆者以適應都市空間作為創作的研究動機、目的、範圍及方法,第二章為從人文主義地理學與存在主義哲學做為學理依據,試探都市空間對創作者的影響,第三章舉例對筆者具有影響及啟發性的藝術家對都市空間的詮釋,第四章為作品說明與解析,將作品分為《網‧魚》、《光影交織─水族箱》兩個系列,也將在此章探討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第五章為總結此研究心得,及筆者對未來創作之期許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