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A/r/tography信念之高中美術教師專業發展個案研究(2013) 鄧又甄; Teng You-Chen為因應激烈的社會變化以及教育改革的需求,加強教師進修和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界中一項重要課題,教師不斷地加以自我檢視,並持續實踐。A/r/tography理論即是近年來孕育而生的藝術為本之教育探究,美術教師如同研究者一般地反省個人經驗,探索生活周遭;如同教育者一般地分享學習的智慧,以有效途徑將想法傳遞給學生;以及如同藝術家一般地持續自我專業實踐、創作。 本研究以一位高中美術教師為對象進行個案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為主,輔以課堂觀察以及檔案分析,探究A/r/tography信念之高中美術教師專業發展之實踐歷程。並自行透過與實踐行動的藝術美學探究,將教學活動導向更具深刻理解與創造性的行動。 本研究結果為以黃淑苓(2005)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三面向為分類依據。 A/r/tography信念對於「個人發展」方面之影響為: 1.高中美術教師時間運用完整、不零碎; 2.創作與分享的態度適時紓緩情緒壓力; 3.A/r/tography理論「提醒」高中美術教師持續創作、進修; A/r/tography信念對於「教育專業發展」方面之影響為: 1.「探究」、「分享」的態度不斷微調、形塑教育理念; 2.課程靈感來自於生活的所見所聞,與生活密切結合; 3.課程內容設計融入藝術創作、理論探究及教學實踐,學生擁有全面性學習; 4.高中美術教師運用多元教學資源,帶給學生非單一性的知識來源、體驗; 5.教師們進行協同教學,創造豐富知識連結之策略; 6.高中美術教師採取共同學習、分享的正向班級經營策略; 7.A/r/tography理論「提醒」教師積極接觸教育新知,保持個體對教學及生活有高度敏銳性; A/r/tography信念對於「教職專業發展」方面之影響為: 1.高中美術教師積極參與校內美術教育政策推動或修正; 2.參與美術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推廣個人美術教案至全臺; 3.高中美術教師支持藝術與生活正常化。Item 視覺藝術課程參與社會實踐之行動研究--以尼泊爾LLES服務學習為例(2017) 張雅萍; Chang, Ya-Ping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跨文化服務學習的視覺藝術課程之實踐經驗,對服務者、被服務者及研究者帶來的成效與省思,過程中採用兩個循環的行動研究,首先探討在尼泊爾LLES(Light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海外服務學習新建校舍美化工程的藝術實踐,第二個循環探討藝術才能班學生回應LLES的F.B.xO.S.(Free Bus x Our Style)的畢業專題募款活動。研究者關注其中發生的問題、解決策略及成效進行分析與省思。根據研究結果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實踐A/r/tography的概念與學生共行、共學、共創,能深化視覺藝術課程的發展與歷程建構; 二、跨文化的視覺藝術教育服務學習應以當地社區為教室、以當地居民為師、當地視覺文化為教材; 三、透過服務學習進行實踐的視覺藝術課程,能使學生轉化為主動學習者、服務生產者、社會助人者、領導者,並啟動LLES當地的美感細胞萌芽; 四、視覺藝術參與社會實踐之行動研究過程中,透過不間斷的反思能同步整合高層次思考能力,發展領導才能及團隊合作能力,亦促使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觀念覺醒; 五、結合服務學習的視覺藝術課程所達的成效與12年國民教育藝術課程核心理念與素養一致,兩者的結合在未來教育中肩負成功與否,及品質提升的關鍵性角色; 六、在兩個實踐案例中,LLES的7-9年轉化計畫最後應同步喚醒當地卓越的美感細胞,讓社區的美感營造呈現在地視覺文化;F.B.xO.S.的畢業專題募款活動讓藝術展演有更多的延伸,課程中注入世界公民的概念,藉由義賣同步實踐社會企業的概念。 最後,研究者針對: 一、LLES教師、現職教師、華人磐石領袖協會提出視覺藝術課程相關的建議; 二、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實踐過程與研究法之建議,以資後續教學者及研究者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