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天然藍靛 (Indigo) 在纖維藝術上的創作研究(2004) 陳景林; Chen Ching-Lin摘 要 天然藍靛(indigo)是由藍植物所萃取的天然色素,在常態中,它呈現帶青紫味的深青色,是傳統顏料與傳統染料中最重要的青色系顏色。本文主要內容即以天然藍靛在染色工藝與纖維藝術創作上的應用為主。全文共分五章,內容約可分為研究與創作兩部分,前三章為基礎研究,其重點為探討藍染工藝從早期發展到現在所累積的技藝成就;第四章起則將研究導向創作與應用。前後兩部分的研究方法雖有差異,但仍保有其前後一貫的關聯性。因藍靛本身為重要的色素,我們不但要探討其色素與技藝特性,更應將這些特性活用於現代創作之中,基此,個人認為研究與創作若能連成一體,將使研究成果更具價值。 第一章「緒論」主要在陳述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我從台灣藍染的過去開始探討,然後說明當下情狀,之後轉向陳述個人在纖維藝術與田野調查的經驗,使大家可以瞭解從事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藍靛的特性、藍植物種類與藍色素的萃取和運用」乃是以藍靛色素為中心,從植物種類、色素的特性、染色原理、復育經驗、靛泥的製作、發酵還原的條件與方法、染色與氧化的過程,詳細說明藍靛的相關處理方法。 第三章「藍染的染纈技藝探討」是從纖維材料的介紹開始,然後說明各種染前處理的方法。而染纈技藝除了基本的素染而外,主要以蠟染、型染、紮染、夾染為重點,深入探討各種染纈原理與製作過程。 第四章「悲歡大地的創作自述」乃將本論文的研究導向創作應用上,先從「悲歡大地」的創作理念談起,再解析表現的內容,然後開始著手進行蠟染、型染與紮染的系列創作,創作之後再以文字解析其中部分作品。 第五章為「結論」,先對本研究進行研究方法檢討,然後再針對各章的主題進行檢討,最後作成本論文的結論,結論先從個人自我期許談起,最後以台灣藍染發展的四個層面收筆,希望本文的發表能夠拋磚引玉,激發出更多研究藍染的著作來。Item 蠟染圖案設計之研究李淑娟; Alexandra Li蠟染文化在中國的發展一向以西南少數民族為主,至今仍是。而今日台灣 對於蠟染的生產依然處於起步的階段,大部分都仰賴東南亞或大陸進口。 有鑑於此,筆者將本研究分為二大階段,前階段以文獻探索為主,針對傳 統蠟染圖案設計作一番探究,擬從傳統中尋求現代蠟染圖案設計之精神與 方向;後階段乃以前階段之研究為基礎,進一步探索現代含有中國傳統文 化的蠟染圖案設計之面貌。\本研究共分為五章,茲簡述如下:第一章 緒論簡要闡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名詞釋義 ,作為本研究之開始。第二章 發展概說首先透過文獻研究,得知蠟染文 化在中國亦是淵源流長(但發展仍以西南的少數民族為主流),更得知蠟 染的來龍去脈,同時也約略的瞭解蠟染在外國的發展情形。第三章 蠟染 圖案設計與製作方法本章乃延續第二章的發展概說,對於圖案的演進作一 概略說明,從傳統圖樣到現代造型的追溯中,歸納分析做為第四章創作概 論的基礎,並就技法與當前之蠟染市場做一歸納分析,陳述其構成與呈現 方式。第四章 蠟染實驗教學與作者創作概論本章以前述之理論與技法為 基礎做為筆者創作的依據,同時將收集到的外國蠟染製品與作者本身的作 品做一概略的介紹,並將蠟染做為實驗教學的主題引發學生對蠟染的興趣 ,以做為日後推廣蠟染教育的基礎。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總結本研究之結 果,並提出對相關業界及後續研究之建議。研究者於研究過程中體認:技 法與圖案具有密切之關聯性,兩者互相影響,並且相輔相成,如能熟練運 用必能增加蠟染創作之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