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心之書齋:李英皇水墨創作論述(2013) 李英皇; Lee, Ying-Huang本論文透過中國宋元時期所建立的「書齋山水」文化意象來探究與比較,同樣受到宋元文化影響的日本室町時代當中被視為禪宗美術的「書齋圖」。兩者之間雖然都以書齋做為山水想像的主要圖繪母題,然而藉由閱讀畫作裡的序文、題畫詩發現表述著一種文化過渡的層次差異。在釐清這過渡之間的關係性之前,書齋被作為山水畫中的具體存在,可以說反映出了當時文人詩畫理論提倡繪畫走向詩意化的過程,並蘊藏了宋代理學中對於心性的詮釋,使之建構成為寄寓隱逸文化的內在世界觀。由此反觀日本承繼於中國的書齋圖樣式與題畫文學,同樣架構在隱逸文化的流行被開展盛行,但有趣的是,在此文化過渡的過程裡,書齋本身的文化意象與意義有層次的受到禪學向詩中的滲透而被加以融合,走向了有別於文人寄寓人格內在世界的隱逸文化,換而言之在這直線發展的時序之中,書齋本身已不再去分別世俗與理想的價值,而是無執的成為一種藉由觀看事物的本質進而觸發感觀的投射,書齋可以是自然、貧乏、玄幽的,這體現了一種以物觀物、更為自由的內在世界精神,這也就是本論文及創作所探討的立意所在。 藉由上述對書齋與書齋之間在其揭示的一種內在精神美學的概念,提供個人在創作上從題材到媒材最後到創作者自身,也就是重新探尋文人書齋內外的盆景、自然之本質,以及作為媒材的純水墨繪畫本身,透過墨韻與墨色表現素樸、平淡、幽寂的東方繪畫特質。而題材與媒材間的取向亦反映自創作者本身描繪生活軌跡中以物觀物的一種須臾情思與體會。另外也體現在自身對於文人書齋中書畫裝池的美學角度重新檢討,在其物質的美感詮釋上,暫放文物專家的知性,而偏重作品本身給予自身的直觀感受,進行作品個體之間的裝裱規劃。這不僅只是思考對於自身創作媒材、風格及思想的釐清與再審視,更是企圖從創作者的角度介入來重新觀看與還原中國美學與日本美學在尚未分化的過程中,尋找隱藏之中新的圖像語言與內在精神旨趣的可能性。Item 家屋意象的現象直觀-彭泰仁創作論述(2006) 彭泰仁從現象直觀的經驗出發,回歸物本身,以一切的感知為基礎去直接感受對象物對給予的想像意象與回憶,透過對物體不同的觀看方式所發生的不同想像迴盪去直觀對對象物的意象,並經由持續的相疊合中的統一聯繫的分析,通過直觀主動地確認差別之中的同一性而達到本質直觀的目的,而身體與空間相互之間的意向流所造成的這個知覺場為身體對空間經驗的感知基礎,我們能動的身體的感知經驗,在場的身體與許多非在場的身體空缺的在場,空間概念被建構起來。而當我們在閱讀(詩/藝術)時詩意的產生是先於思維的,它是屬於靈魂的想像活動,當我們感受到詩意時,詩意化入我們自身。在這樣對詩現象感知召喚下,我們回到我們熟悉的棲居所中,感受家屋空間的詩意象所帶來的種種的回憶與想像的聯結的空間意象為何,感受記憶與想像在空間的固著模式,經驗時間與回憶在空間的存在特質下,我們回到了所有舊時的棲居所中,感受那屬於自我的私密性空間。最後透過對家屋空間的意象分析,我們的身體在與家屋空間的感知相互投射下,我已成為了我居住的那間家屋。而一切對家屋的感知都將歸結到一個家屋原型的核心中,我透過的對外在空間的現象直觀,回到了我自身心理原型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