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反省與覺照-人體與自然結合之創作研究(2008) 陳韋辰; Chen Wei-Chen宇宙間的事事物物,包括一切客觀的物質現象和主觀的思想現象—從微塵到世界,從活質到人,從感受到認識,都是時時刻刻在運動流行、生滅變化著。我們目前所接觸到的一切現實,不過是一堆變遷著的現象的總和;同時,在複雜的事物變遷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生滅代謝,都和它周圍事物互相聯繫、互相影響,而發生著息息相關的因果連續關係。這種宇宙萬有、生滅變化、互相聯繫的規律,佛法叫做「因緣(各種條件)所生法」。 這一系列發生、發展、消滅的過程,在佛法上總稱做「諸行無常」。宇宙間一切事物既然都是生滅不停的假相,可惜人們習慣於主觀的妄想執著,不能從客觀的真實上來看問題,因此便不明白這宇宙人生的真實相貌。 畫者試圖藉由具象寫實之平面繪畫創作,表達「賦宗教及哲學意涵之平面繪畫」,而佛法中的「緣起」以及「無常」之觀念則是整個創作思考及鋪排的主軸,目的在於嘗試以視覺藝術作為傳輸媒介,將宗教性觀點傳達給觀畫者,或未曾接觸宗教思想的群體,激發其對於生命有另一層次的理解與省思,甚或減除過多的「執著」。 本文為創作形式的論文,故撰寫的重點在於筆者論述本人之平面繪畫創作,而非偏重學理的研究或探討,亦非探討宗教及哲學相關的理論。Item 觀境.鏡反:陳世忠現代水墨創作探討(2011) 陳世忠; Chen,Shih-Chong本論文為筆者的現代水墨創作論述,以「數位水墨」與「水墨裝置」為表現範疇,展開「內容」與「形式」的探索與實驗,做為本文的研究主軸。 首先,從生活場域觀想,討論無常性的意涵,進而談到東西方對於生態關懷的看法。 其次,以系譜建構的方式,探討數位水墨的表現及現況,並敘述光柵的原理及表現特色。 第三,探討裝置藝術的源流與特色,並論及水墨裝置的表現及現況。 第四,為筆者的創作說明,在作品中分別論述數位水墨及水墨裝置的創作理念與心得。數位水墨部份,筆者嘗試實驗各種自動性技法,再將產生的圖像輸入電腦中,進行影像處理,將兩張圖片處理成具有關聯性和意義性的圖像,最後再以數位光柵輸出呈現作品,此列系作品大多以表現禪意與無常為主題。水墨裝置部份,以環境現象為省思,並運用現成物為材料,表現水墨趣味。 最後在結論中,闡述筆者的研究結果及未來展望。Item 探索生命存在的形式——依存與無常林耀坤『文』和『質』的思辯,孔子曾經明確提出。隨著時代推移,衍生出對『質』的激辯,諸如:中庸的『自誠明』和『自明誠』的修身順序,唐初的駢文革新,宋明理學『格物』和『心即理』的對立,六祖惠能的『頓悟』及神秀的『漸修』、、、,問題的核心往往在於,如何由本質的確立而導引出符合人心世道的真理,這是由『質』到『文』的創新歷程。『質』的定位固然不容易,成為創造的前進動力更是難能,所以,中國繪畫的精華,需加以省思其價值-——莊學引導的文人繪畫觀,思考其不足之處,進而以西方浪漫思想的活潑性、自我表現性來增潤之,這是『質』的探究。從中國繪畫學習歷程上說,基本的筆墨訓練往往艱難高深,加上思想上瞻前顧後,以至於呈現貧乏狀態,反不如西方浪漫思想表現的自在。筆者從年少時代,對人生哲理的探求具有濃厚興趣,所思所感,醞釀出以探索生命形式無常的方式,來嘗試表現個人筆墨能力和繪畫理想的實踐,在基礎的『質』上,希望是個人誠懇的心象表出,配合筆墨的直觀感受,輔以浪漫表象的形、色及構圖,論文的呈現順序因此如下:第一章、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生命形式創造多樣化的可能。第二章、研究方法,理解中國和西方的主要繪畫思潮,來增進生命形式創造的理論根據與實踐能力,充實繪畫內容和形式。第三章、作品賞析,呈現個人『傳達』上的實技和成果。探索中的理論或具體作法,常常見其長又見其短,非以固定形式表現能竟其功,是以形象元素及思想的妥貼表現,常是辛苦經營,嘔心瀝血之所在,也唯有在不斷試驗及挫敗中,培養出兼容並蓄的宏觀思想及堅毅創作性格,才是本研究所要呈現和達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