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繪畫中的英雄主義之創作研究
    (2008) 謝愷宸
    筆者認為藝術課題不只來自於個人思想及專業技巧上,更受時代與環境所影響,而藝術家的責任即在於對所處時代注入精神養分;因此藝術作品,以視覺等方式表現出藝術家自我的看法,為全人類提供可能的思想策略,即是藝術對於人類的精神價值意義之ㄧ。 因此,筆者從文學、表演藝術、大眾文化中的顯學之ㄧ----英雄主義著手研究,並透過集體潛意識為工具,以探索人類文化如何造就英雄主義,以及英雄主義的時代意義。 筆者以英雄主義為內容的一系列創作,在於探討當前社會集體潛意識中所欲尋找的出口,並且描繪未來英雄的雛型。
  • Item
    共生--人與自然的未來之繪畫創作研究
    (2019) 蘇頤涵; Su, I-Han
    高山、大地、海洋、森林、河流、土壤、微風,還有漫山遍野的植物以及在其中奔跑翱翔的動物們,這些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樣貌,早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好久以前便已經存在。而人類剛剛開始出現的時期,也還是跟其他的所有生物一樣,依循著本能在大地上漫步。然而隨著「文明」的出現與發展,人類漸漸形成一種觀點,認為人為萬物之靈。工業革命之後,更是堅定了「人定勝天」的思維,開始肆無忌憚地掠奪大自然中的資源。 隨著環境破壞危及到其他物種的生存—更重要的是同時也危及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許多人開始思考我們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該如何才能達到永續? 許多環保生活的方法被提出,許多環境關懷的觀點引發思考,而筆者以創作者的角度,將自身的觀點化作圖像,帶領觀者共同思考我們對待其他物種的倫理、我們使用資源的方式以及人與自然的未來。 本研究探討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以油畫創作的方式呈現出個人的觀點。藝術實踐過程以生態倫理學為基礎、生物的共生分類為比喻,探究人與自然在不同的共生模式下可能呈現的狀態,並進一步省思人類的未來。 本論文第壹章緒論說明了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第貳章探討生物學中的共生關係、生態倫理學,並從藝術作品分析不同藝術家的生態倫理觀及藝術表現形式;第參章呈現個人的生態倫理觀點及思想脈絡,並以四種不同的共生關係作為假設探討人與自然的未來;第肆章針對本系列油畫創作做內容、形式與技法的分析;第伍章就單件作品個別分析其內涵;第陸章則對本次系列創作研究做總結並給出未來期許。
  • Item
    葵.光.彩.影 的油畫創作研究
    (2005) 陳美萍; Mei-Ping Chen
    摘 要 美萍的「葵.光.彩.影」油畫創作以葵花作為創作的主題,尋求大自然隱藏的秩序與規則,包括許多隱藏的數學數列(費布納西數列)、黃金比例等生長秩序,萬物各從其類、各依其序,成為美好,彷彿植物裡有一個精密的程式在其中,而這其中的奧秘,使得筆者更感造物主創造萬物的驚奇,其創作理念以擁抱信望愛、開創真善美,並且活在當下為原則。 本論文的油畫創作作品,,是自2002年迄今逐漸蛻變演化而來。其中歷經親臨向日葵田,拍攝葵花的千姿百態、圖像資料的收集、攝影組合、書籍的閱讀,將蘊藏已的創作理念與架構呈現出來。主文論述分為六章: 第一章的緒論主要探討筆者創作的動機、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及研究與藝術創作的關係,並以「藝術是生活;生活是藝術」這句話開啟筆者與藝術創作的康莊大道。 第二章主要探討筆者創作的學理基礎,其中包含:創作學理基礎的重要性、謝赫六法中的東方繪畫美學元素、梵谷向日葵生命力的表現、歐姬芙對花朵的另一種詮釋、劉文煒教授的繪畫理論等五個部分。 第三章主要探討葵花的創作形式,共分為五小節:葵花的造形、葵花的色彩、葵花的媒材、葵花的技法、葵花與環境。 第四章主要探討葵花的創作形式,共分為五小節:創作靈感的萌芽與孕育、解析向日葵、葵花的生成規則、精神層面、感受層面。 第五章主要探討葵花的創作實踐,就筆者的十件葵花代表作品,在創作理念與形式分析中作綜合性的論述與說明,著重在單件作品的解讀分析。 第六章的結論是筆者對目前的創作發展作一全面性的檢視、規劃未來創作的目標計劃及對於未來創作的期許與展望。 創作的結束,正是下一個創作的開始。筆者期許自己一切從零開始,從新得著希望與力量,讓創意無限,並且追求永無止盡的改變。在創作的這條路上,仍有筆者所陌生的元素,期盼自己一步一腳印,用心過生活,並將這份創作的幸福與喜樂分享給大家。
  • Item
    「音樂圖象」系列油畫創作研究
    馮承芝; Ping, Cheng-Zhi
    「音樂圖象」系列油畫創作是筆者第一次嚐試有系統的繪畫創作研究, 個人相信這是須摒除過多的情緒與隨機性,有計劃、有方法地呈現胸中 的情感與意象。從繁瑣的思想中歸納出一條較具發展性與邏輯性思路, 加以美術史與美學的比較考據,以驗證其可行性;確定創作的方向後即 展開資料的蒐集,創作素材的選擇、技法、材料的實驗等準備工作,最 後才進行實際繪製的階段。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筆者仍不斷地修正各種想法,進一步而言,乃 是創作理念越趨「單純化」;好比一位園丁,將成長中的植物修剪掉龐 蕪雜亂的枝葉,使植物造型更簡潔美觀,生長得更好;察諸美術史上每 一位藝術家,終其一生均不斷審視、粹煉個人的創作思想,使其更精純 化與個人化,現代藝術家尤其重視之。筆者於學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收 穫,大概就是研究方法的學習了。「音樂」可說是筆者創作的原始動機 ,但音樂本身屬於時間的藝術,是肉眼不得見的,因此畫家在表現與音 樂相關的意念時,往往採較抽象的表現手法;筆者習於寫實的描繪,因 此如何利用具象的景物以象徵樂念,即成為創作上的最大課題。筆者選 擇了音樂本身以外的相關週邊人物採取其既有的圖象而形成外在的說明 與描寫;所謂「圖象」除了指物體的外在形象,有時也牽涉許多存在於 我們記憶中的意象,圖象往往具有某種文化上的意義,它可以是一種客 觀的具體存在,也可以是一枚象徵符號,然而音樂意象的表現並非完全 倚靠言些圖象的複製,須更進一步結合純繪畫性的元素──色彩與造型 的搭配,藉以喻示樂曲中旋律、節奏、音色的變化;換言之「音樂圖象 」系列創作好比是一首加入「實況音響」的「新時代」(New Age)音樂。 「音樂圖象」是一項「綜合」(Synthesis)的工程,筆者的理想在 於「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精神」,為實踐此一理念,畫面中常會出現古典 的描寫方法與現代視覺效果並存、設計性風貌與繪畫性特質的融匯,以 及理性寫實與即興塗繪的並置,筆者希望呈現「多重觀點」的繪畫,在 對比甚至矛盾中尋求和諧,以走出一條屬於個人風格的繪畫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