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黃光男水墨繪畫風格研究-以1972~2008年作品為範圍
    (2009) 陳柔漪; Chen Jou-I
    知識分子闡發與傳承文化價值,不同時代背景各有其不同表現,都可為我輩進德修業的文化範式。黃光男以畫家與教師身分,在自我不斷進修努力下,躍上國家文化發展中具引導性的博物館主持工作,行政上的亮麗成績,使其畫家身分易被忽視。本文亟望透過適切的研究方法,提出客觀的理論分析,試圖從作品的圖像形式與造型關係中,剖析其創作演變的脈絡,探詢其視覺意義,以期能對作品與畫家,皆能做客觀深入的探討。 基於作品研究之聚焦考量,本文內容主要以黃光男1972~2008年的繪畫作品為研究範圍,對作品本身進行探討分析,輔以其個人相關背景的脈絡梳理。黃光男七○年代作品,傳統技法的掌握紮實,於農村鄉野大自然的題材中,藉著流暢的筆墨表現出真實動人的感染力;八O年代中期以後的創作,於公務繁忙之餘,卻仍不斷尋求變化與突破。 其創作歷程,可代表從台灣戰後環境成長的田莊孩子,於貧困中求學上進,藉由創作傳達出對土地的關愛,和積極參與現實的特質,同時也隱含著一個時代士人,努力追求藝術理想的生命熱情。透過對其繪畫作品的分析探討,可瞭解其生活實踐於心境上的豐富沉積,所造成於藝術創作中的不同展現。
  • Item
    離開水墨繪畫的水墨-八零後世代的文化翻譯
    (2017) 曾霆羽; Tseng,Ting-Yu
    摘要 本論文研究探究1980後之世代和「水墨繪畫」之間的關係,並在這樣的架構下,更聚焦在「水墨繪畫」離開平面性、繪畫性之後的可能。論文共分為四個部分,分述如下: 第一章為創作研究方法建構,主要針對「水墨繪畫」作一概括性的爬梳,並概述研究理論及定義研究範圍;第二章針對1980年代之前的「水墨繪畫」,以後殖民主義觀點爬梳之,另一方面,探究幾個過去西方當代藝術發展中的重要觀念,諸如後現代主義等;第三章則是著重於1980年代之後的「水墨繪畫」發展,在「後殖民主義下的主體建構」和「後現代主義下的文本解構」兩大架構下,提出筆者觀點暨創作方法論「離開水墨繪畫的水墨」,並舉例呼應其觀點;第四章則是爬梳個人2008至2016年之創作,並說明創作和理論「離開水墨繪畫的水墨」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