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青少年性別概念與藝術表現關係之研究-性別圖像之建構與解構
    (2006) 陳育淳; Yu-Chun Chen
    本研究以台北市國、高中二年級之美術班與普通班學生為對象,探討其性別概念與圖像創作以及圖像解讀之間的關係。首先透過文本分析法選擇訪談圖像;以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了解青少年的性別概念,並從中選擇訪談對象;使用內容分析法探究學生所繪之「男性人物畫」、「女性人物畫」、「忙碌的爸爸」,以及「忙碌的媽媽」等圖像,並輔以人物圖像性格特質問卷;最後以訪談方式,了解青少年對於自己所創作的人物,以及五張具有性別意涵之廣告的解讀。本研究的重要發現為青少年之性別概念、圖像創作與圖像解讀皆接受到大眾媒體、家庭、學校教育、同儕之影響,性別概念愈現代多元者愈能察覺這些影響因素。圖像創作方面:無論是何種典型的青少年會以刻板印象表現人物畫,圖像創作的過程,受到青少年創作的動機,創作慾望,創作習慣與創作的能力等影響,並與當下情境與情緒相關。圖像解讀方面,青少年對符號的熟悉程度、其先前經驗、個人的聯想能力與當下情境會影響圖像解讀。性別觀念傾向傳統刻板化者,多以支配式立場接受圖像中的訊息,當性別觀念越傾向現代多元化時,越能發現圖像中的主流之意識形態與性別差異,進而與圖像進行協調或反抗圖像中的訊息。
  • Item
    國中生對平面廣告圖像之解讀能力調查研究
    (2008) 張巧娟; Chiao-Chuan Cha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對平面廣告之圖像解讀能力,並探究其與性別、年齡、專業能力等因素之間的關係。研究樣本取自臺北市某國中七〜九年級美術才能班及普通班學生共六個班級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工具為平面廣告、調查問卷以及評分標準參照表。首先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運用內容分析法即透過預試編製評分標準參照表,最後經過質性轉量化的過程,再進行數據分析,以及運用SPSS PC+12.0版統計軟體,進行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以圖像解讀三個層次來說:大多數國中生均可以達到明示義及隱含義的解讀層次,但在象徵性意涵的解讀上,卻未能達到正確解讀的標準。而對於不同類型的平面廣告之解讀:大多數國中生均可以達到「肖像類」與「指標類」平面廣告的解讀標準,但在「象徵類」平面廣告的解讀上,卻未能達到正確解讀的標準。 二、國中女生在「肖像類」、「指標類」、「象徵類」三種平面廣告類型的解讀能力上,無論是各層次的解讀所得到之平均數或是總分平均數,均優於國中男生的表現。 三、但整體來看的話,以國中九年級的表現較佳,國中八年級次之,而國中七年級在這三種類型的平面廣告之解讀表現上都是最差的。 四、普通班與美術才能班學生的表現具有明顯差異,且美術才能班學生的圖像解讀能力平均數皆高於普通班學生。 本研究最後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研究限制,對視覺藝術教育與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